分卷阅读172 (3 / 4)

+A -A

        他白天跟闻祥老师喝茶,弹琴,聊歌谱作曲,偶尔还来一个钢琴,二胡,古筝合奏。

        有着共同的爱好的一老一小,很快成了知音朋友。

        乔洋也说出了自己目前遇到的难题:“我想在《r》表达出离别时的阴郁情感,但试了许多乐器的合奏都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说完他给闻祥听了他的尚未完成的参赛曲。

        闻祥认真的听完,问他:“阴郁的情感越是能沉重的表达出来,重逢后的喜悦就越有代入感。除了大提琴你还用了什么?”

        乔洋如实回答:“小提琴,吉他,对了我还试了古琴,琵琶效果也不太好。”

        “……都是弦乐啊。”

        闻祥沉思:“你有没有想过弦乐本身就跟你这首曲的整体氛围不太搭配。”

        乔洋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一向喜欢用弦乐的悠缓和低沉的音色来诠释阴郁的感情。

        如果不用弦乐的话,那就是吹奏乐器,管乐器。乔洋在大脑里想象着几种吹奏乐器的旋律。

        闻祥见他皱着眉头,呵呵的建议到:“我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巴松,巴松的低音效果,沉闷,但却富含一种仪式的庄严感,虽然不是你要想要的蓝色忧郁,但你不妨加进曲子试试效果。”

        乔洋在听到巴松的那一刻,眼睛就亮了。

        他的《r》整体的结构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穿越时空的宏然大气,而他习惯用流行热门乐器来作曲,所以诠释不出他想要的效果。

        如果是巴松的话,说不定能带来意想不到效果。

        跟闻老先生几天的畅聊,乔洋受益匪浅。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无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都不能停止探索和学习,否则只会原地踏步。

        他感激的跟闻祥老师道谢。

        闻老乐呵呵:“我也许久没见过你这么有天分的年轻人,跟你聊我也能得到崭新的音乐思考方法,我的收获也不小。”

        他建议乔洋:“我在大音乐系每个月有定期讲座,你要有兴趣过来听听?”

        乔洋以前只读到大二,现在能重返校园,再次回到浓厚的音乐环境和求知的氛围里,乔洋欣喜若狂。

        回家后,他迫不及待的把今天的收获告诉了顾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书后大佬们倒戈了 分卷阅读172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