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 (2 / 3)

+A -A

        可是鲜少有人理解,其实才不是这么回事。

        一支队伍要在世界级的赛事上拿到名次,绝对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做到的。

        这需要队伍所有人的热爱、努力、坚持、拼搏、合作、信任,校方的重视和支持,教练的指导,以及无数来自其他人的帮助和鼓励。

        总而言之,绝对不是檐大校辩现在的样子。

        现在的檐大校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任何配套资源就没有一样是跟得上的,代表学校出去打比赛的资金补助是没有的,正规的教练和指导是没有的,专用的训练场和办公室也是没有的,固定的人才储备更是没有,所有的资源都靠队长和队员友情赞助,非常真实的为爱发电。

        季延突然觉得,以檐大校辩这样的状况,能维持二十五年没解散还是挺难得的。

        就算撇开以上的都不说,可是现在连正式的队员都是没有的。

        换句话说,季延现在就是个光杆司令。

        哦,不对,作为队长,他手下还有一个在正式编制内的副队长,叫袁情。

        说到季延和袁情正式上任后的第一次碰面。

        季延看了袁情好一会儿:“……18号?”

        袁情艰难的开口问道:“20号?”

        季延面无表情:“……”

        袁情在季延的冷漠脸中先败下阵来:“我知道,你是季延。我叫袁情。”

        季延点点头:“我准备先跟我们的分管主席和老队长先聊一聊,了解一下现状,再着手准备招新,你觉得呢?”

        袁情对如何管理学生组织没有任何概念,来校辩论队纯粹是因为对辩论感兴趣,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异议。

        好在袁情这个人,性格开朗,文学院出身,还帮老师做过点文书工作,主动提出来写一份招新策划。

        这倒是出乎季延的意料。

        在找沈时樾之前,季延特地约了刚卸任的校辩队长,想向他请教请教。

        请教的结果并不理想。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什么也没有,处境非常艰难。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本校辩论队极其惨淡,但是校内并不是没有高手。

        前任队长给了季延几个号码,说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高年级的,以研究生和博士生居多,以外援身份帮其他学校打过的比赛也不少,如果季延真的想组一支队去参加国际赛,他们也许愿意帮忙。

        季延没想到还有这个意外收获,兴致明显高了不少。

        前任队长起身离开前,看了看眼神坚定的季延,想说点什么,然而几番犹豫,最后只说:“加油。”

        几天后,袁情的招新策划写出来了,还顺带整理了一份他们所需的资源的表格,一同发给了季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双主席 分卷阅读7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