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9 (2 / 2)

+A -A

        眼看一场血案在所难免,朝中却无人敢在这个关口求情,生怕被打上贾党的标志。

        说是无人,其实还有两个人的:

        一个是周旷。这位老先生不知是看到年龄相仿的贾盛德,略动了恻隐之心,还是觉得不宜赶尽杀绝,朝会之后,单独留下来,劝谏吴君翊:“如今朝中人心动荡,皆看陛下左右,大兴杀伐,恐损民望。”

        另一个,也是改变了吴君翊的态度的,就是来自沈瑜的书信。

        惜贾氏一族,无忠君者乎?

        匆匆写就的纸条,八百里加急送到吴君翊手中。吴君翊光看着那行字,就能想象沈瑜朝他有理有据辩驳的样子:

        贾家一大家,难道没有忠君的人么?难道没有无辜的人么?

        当然有,只不过帝王要赶尽杀绝、要出气立威,自然需要牺牲品。而沈瑜,不希望吴君翊的双手染血,尤其是无辜者的血。

        念在贾盛德劳苦功高,侍奉先皇,吴君翊免去死罪,没要他的命,不过刺字流放,家中无辜者亦贬为庶人后放回乡,甚至还发还了部分家产,搏得一个宽厚慈善的口碑。贾盛德的下落,留在史书上,也不过是一行小字,至于流放路上他是否会备受唾弃,日日煎熬,生不如死,鬼才会在意。

        发落贾盛德之后,吴君翊把自己关在宫中,给沈瑜写回信。他想了很久,写了很久,废了不知多少珍贵的澄心纸,最后成文,还是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花落花开,花会依旧,君子胡不归?

        吴君翊抬头望去,乾清宫外的兰花又开了,郁郁葱葱的绿,深深浅浅的粉,让人不由想起一个簪花带笑,温润如玉的少年郎。

        在贾党瓦解后,新一批人立刻填补上来。吴君翊虽没有趁机杀人,却到底是趁机免了不少官。这些冗官、散官,吴君翊不禁免了,还顺便裁了。本来也无需这么多官员,正好趁机精简一下各司衙门。

        严祥熙跟着贾盛德获罪,吏部自然回到了吴君翊手里,而他规划许久的考评之法,终于可以上线了。

        三月,吴君翊下旨,不论京中、地方,所有五品以上官员,每年年初都要给吏部提交文书,简叙该年实务,年尾再按文书确定,考核升降。

        有地方偏远的,可酌情延期。五品一下则交由各州府吏房。

        慑于吴君翊处理贾党雷厉风行的手段与继位四年来的政绩,朝廷上下一致称赞。

        明宣四年是大比之年,吴君翊仍然亲自阅览会试文章,主持殿试。令他欣慰的是,三年间,科场时兴文风已经大变,大都是简洁雅致,或是气势雄浑的文字,而策论也颇有言之有物的意思。

        这一年,依旧涌现了不少才子,其中不乏年纪轻轻的后生。

        但,终究没有那样年少有为的状元郎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乱世生存攻略 分卷阅读159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