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 (1 / 3)

+A -A

        篮球联赛过去以后,他们的课余活动明显减少,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直到进入高三的暑假,许立的成绩都十分平稳,始终排在杨嘉佑后面。

        班里陆续聊起关于高考后的打算,大部分的同学可能要出国,有的已经拿到自主招生的名额,少应该留在国内名校。许立之前跟杨嘉佑聊过,知道他不会出国,不知为何,心里有点高兴。

        许立一个人的时候经常在想,就算以后上了大学,只要杨嘉佑还在国内,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见到他。再来,他也不会不管不顾地离开南京,因为杨叔叔他们一家人很好,如果离得近,他能常回去看看长辈们。那个深藏在心底的秘密,就当它不存在好了。

        模考以后,许立的分数开始向杨嘉佑稳步逼近,有时候甚至会反超杨嘉佑,班上的同学对此毫不意外,因为许立在学习上要比杨嘉佑认真多了。

        可能是厚积薄发的缘故,许立基础知识扎实,虽然物理最后一大题第三问,偶尔他做不出来,但并不影响整张试卷的得分率。他注重细节,不是极端的巧中取胜,可以说是把努力发挥到极致的人。

        这天班主任找许立谈了话,“许立,坐。”

        班主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老师,姓吴,以前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人很亲切和蔼,“最近你的成绩挺稳定,老师想问你一个事情。”

        许立坐在吴老师相邻的椅子上,面色平静,“您问。”

        吴老师喝了一口茶,“咱们学校算是英才辈出,每天往高校输送不少人才,但是像你这样的学生,还是少数。”这话说得十分委婉,没有提家世、自主招生、天赋这样的字眼。

        许立在等吴老师说下一句。

        “老师也不是给你施加压力,如果可以的话,许立,务必冲刺一下北京的高校,”吴老师面色沉静地看着他,接着说:“老师的母校。”

        许立下意识地收回目光,心里有些没底。

        吴老师说:“目标超于实际未必是件坏事,自你们进了理科班,我是看着你一路走过来的,只要你心态稳,坚持走下去,冲击清华,还是很有希望的。”

        许立想了想,“但是我的成绩不够稳定,不像杨嘉佑。”

        吴老师摆了摆手,“你跟他不是同一类学生,杨嘉佑的确有天赋,但他坐不住。想进殿堂级别的高校,除去天赋,也需要坚持才行。”

        那个下午,吴老师还聊到他在北京求学的事情。

        人们总是对与自己相像的人极为亲切,吴老师也算是寒门贵子,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和打拼才换来今天的生活。看着许立,好像就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自此以后,去北京的念头经常盘桓在许立脑海,他知道读书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不仅仅靠读书才能得以拯救,但是去更好的学校,改变命运的概率会不会更大一些。

        如果自己去了好学校,将来过得好,也能更快地找到妹妹许岚。

        许立想过,爸爸留下的那笔钱,他会省着用,毕竟他还要为妹妹考虑。

        课间,许立从人群中看着杨嘉佑的背影,他觉得杨嘉佑心思率真,经历篮球赛一事,他更加确定了杨嘉佑对自己只有友情。

        想到这里,许立心中的念头更坚定了些。

        由于学习忙碌,杨嘉佑没察觉到许立的心态变化,只当他学习压力大,让他慢慢调节。其实杨嘉佑一点也不在乎许立第一,还是自己第一,在他看来,排名只是反映学习状态的方式而已。

        妹妹杨嘉羽虽上了本校高中部,却是爸爸托了关系的。

        以杨嘉羽自身的学习状态,很难单凭成绩直升本部。杨嘉佑在想,现在父母还能陪在妹妹身边,随着时间流逝,父母总有顾及不暇的时候,他作为哥哥,要对家人更照顾一些。

        父母问过他关于出国的事情,杨嘉佑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牺牲,只是说:“先在国内读本科,有机会去国外读研究生。”

        杨振华说:“你那么多高中同学去国外的一流大学,你不想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爱如长风 分卷阅读26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