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 (1 / 3)

+A -A

        言维这样的表演方式无疑是成功的,不管任何人看来都会觉得言维很好地理解了角色,表演出了角色,但冉海骆却有些怕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状态的言维。

        或许是冉海骆演过太多剧的原因,或许是他已经被训练得习惯了的原因,冉海骆现在已经能很好地区别出人物情绪和他自己的情绪,下过戏之后他又是他自己。

        或许冉海骆只是担心,担心言维的“松”会是自己当初的“冯书译”,担心言维会和自己当时一样在戏中人和自己之间挣扎甚至将伤痕刻上自己的手臂,他只是担心。

        冉海骆昨天晚上曾经找过胡远安,和他说:“小言现在的状态不对。”

        而胡远安说:“他这样是对戏的负责,你难道能否认他现在的表演不够成熟吗?”

        冉海骆无声低头。

        最后还是胡远安安慰了冉海骆“你要相信他,他不会这么容易就放弃属于自己的人格的。”

        过了一会儿,冉海骆点头,不管怎样,这次言维不是一个人,言维的身边会有他陪着。

        冉海骆看着言维,等着言维的动作。

        言维起身,却没有走向他,只是重复昨天拍摄的最后一句话“老师,我的提包带子坏了。”

        老师仍是没有动。

        松的步伐跟随着呼吸的频率,混乱中有序。

        然后松凑进到老师的身边,向老师的衣角伸伸手,像是要抓什么,但又什么都没有握住,又把手收了回来。

        少年人的喉结左右滚着,少年人的气息有些浓得稠着,少年人的目光童稚又异质,少年人的皮肤烫手的冷。

        新来的几个工作人员看向表演区的目光闪躲,导演对这样的节奏赞扬地微微点头,副导演若有所思,想起了什么之后向一边望望,那个道具师傅正瞠目结舌地看着,久久移不开自己的目光,然后不好意思得摸摸鼻梁,不敢再看向前方。

        作者有话要说:

        写剧中剧真的仿佛在羞耻p

        第33章第33章

        片场里,言维和冉海骆站在一边,看着为了动作设计起了争执的导演和动作指导。

        这一场戏他们拍了很久,怎么演都似乎缺少一点感觉,导演也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叫停了现场的拍摄,这个时候正在为了怎样做好动作而思索。最开始,还只是导演一个人指挥着在场上的冉海骆和言维来摆动作,到后来,干脆直接叫来了动作指导进行动作设计,将近二十分钟的争辩让片场中的工作人员都开始怀疑,导演大概一会儿就要叫编剧来一起讨论了。

        拍摄由原著改编的剧本有利有弊,原著自带的话题讨论度和本身就有的阅读基础让影片在宣传方面可以省下许多功夫,而却原著也能让导演在拍摄的最初就了解电影的走向,且这个走向大多是合理且可以被接受的。但这种类型的拍摄也并非十分容易,比如现在的导演,拍摄非原创剧本的电影,对原著的理解就成了一大难事,特别是他们现在正在拍摄的这部电影,如何把握原著成为了拍摄中的重中之重。

        原著的文字描述十分克制,几乎少有过火的词汇描写,用词用句看起来也十分寻常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编剧在修改剧本的时候,也多是把已经十分精简的文字再省略一些,以动作性的文字来描述出来,再加一些使片段剧情更连贯些的句子,也就算是完成了任务。但对拍摄来说,仅从这样的一些语句中理解却是完全不够的,或者说,是差了很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定义热爱[娱乐圈] 分卷阅读20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