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 (2 / 3)

+A -A

        陈之文算得了什么?

        他今年才23岁,他年纪外面也实在是太小了点,他到现在才拍摄了第2部电影……谁知道他接下来会不会因为这过高的荣誉冲昏头脑,一蹶不振?

        何况,在最后的获奖宣言之中,陈之文的话语听起来也太过荒唐了。

        ——靠科幻片打破奥莱卡的获奖记录?矫正科幻片的肤浅印象……?

        ——凭什么,他认为自己是谁?

        所有人都认为科幻片是通俗的爆米花电影,观众们乐意在无聊的时候带着小孩去观摩,但这样讨好市场的电影,就意味着和大多数清高的奖项无缘了。

        这些媒体人简直就是气笑了。

        不少人觉得,陈之文在得到了这个奖项之后,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直接把得意洋洋的尾巴翘到了天上,让人觉得搞笑不已。

        “这位华人导演可要想清楚,他可不是上帝,矫正科幻片?呵呵,奉劝对方一句话,不切实际的梦想,只是一种妄想而已。”

        “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会在华国被人灰溜溜的封.杀,像一条丧家之犬一般跑到利城了,说出这样让人笑掉大牙的话,我简直都迫不及待的看待他铩羽而归的结局了。”

        甚至有些小报媒体,直接无理的将陈之文高举奖杯的照片放在了头条,阴阳怪气的在左上角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盖过了陈之文的眉眼。

        “哇哦,陈高捧着奖杯,在闪光灯之下意气奋发的模样的确很引人注目,但也让人期待着看到他下一步电影票房大跳水,被打入泥潭的画面——”

        …………

        不仅媒体人们在跳着脚,不少利城的观众们也同样冒了出来。

        《最后的演讲》的粉丝们非常的愤怒,这部电影同样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在此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最有可能得到最佳影片的荣誉。

        它讲述了一个天生口吃号、没有任何文凭的黑人男子,为了自己的家庭鼓起勇气走上了演讲者的道路,在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和异样眼光的抨击之下,努力学习充实自身,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外交官,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站上外交舞台的黑人男人。

        这样带着民族背景色彩下的电影,自然是得到了一众黑人观众的拥簇,他们都纷纷的痛斥着陈之文的电影,认为陈之文是耍了什么小心思和小聪明,窃取了这一次的奖项。

        这个华国人莫非是施了什么特殊的魔法……才导致整个奥莱卡的组委会对他青睐有加?

        无论利城的大众发出了怎样尖锐的质疑声,无论外头掀起了一阵怎样的腥风血雨,却没有人能够轻易改变这一次的结果。

        从事实上来看,陈之文就是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到最佳影片名头的导演。

        远在大洋彼岸另一端的华国的报纸也报道了这一幕,而让人诧异的是,在这个陈之文明明仍然处于封.杀.期的敏感时期,华国最有权威的人民周报,却给予了肯定的色彩,称陈之文是“法国青年导演的风向标。”各种各样的媒体也同样发着相似的通稿,认为陈之文是“划时代的引领华国娱乐圈的启明星。”

        看到这样的报道,大多数人都有些不可思议。

        有一些嗅觉敏感的人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了,国内那些垄断性的财阀之间,似乎隐隐有了不同的决策考量。

        起码有人,终于出手了。

        ——————

        直播屏幕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被渣后我风靡了娱乐圈 分卷阅读139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