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 (1 / 3)

+A -A

        他解决掉周围一圈敌军,策马一路且战且杀至慕容复身边,一舒猿臂,冷不防将他拦腰提起,轻轻放至马背上。

        “你干什么?”慕容复喝道,不料郭成一伸手,揽住慕容复后颈,近乎粗鲁地将他拉近,将自己额头靠上他前额,一字一顿地道:“你带大伙儿突围。我来断后。”不待答复,他已经决然推开慕容复,翻身下马。

        “你疯了!”慕容复伸手扯他衣袖,竟然扯了个空,怒道:“你说什么胡话?要死一起……”

        “替我照顾好家人!”郭成头也不回地遥遥喝道。他大喝一声,绰起银枪,如出水蛟龙,枪影如梨花千重,杀入敌阵。他虽然勇猛,毕竟是强弩之末,再兼寡不敌众,奋起神勇,连毙数十人,逐渐觉得手腕酸麻不支,勉力与一众忠心亲兵一道再支撑片刻,渐觉气力不济,他心生焦灼,百忙中朝四周张望,见折可适部已押着囚车脱困走远,背后只有小股不成气候的追兵,不由精神一振。他这一分心,顿时被一个西夏兵拣了空袭,趁隙举起刀便朝他头上砍去。郭成惊觉时已来不及躲避,说时迟那时快,远远一支箭挟着劲风破空而来,“嗖”一声重重射入那发难之人颈项要害,血溅五步,当场毙命,为郭成解了这一围。、

        “你回来干什么!”郭成怒道。他不用回头已知道这一箭是自谁手里射出。

        他没有听见答复。转头瞧时,只见一骑飞速向自己驰近,马上慕容复神情焦灼,似远远朝自己大喊着什么,但听不清楚,转瞬间已驰至跟前,失声嘶喊一声“当心!”,话音未落,一滚鞍自马上飞扑而下,以全身力气狠狠一把将他推开,整个身体的重量挟着落马之势,将郭成撞得连连几个趔趄,二人一起翻翻滚滚跌落至地上。

        他感觉到箭矢穿透盔甲和血肉的震动,听见一声吃痛的闷哼,有温暖的水点飞溅上脸颊——是下雪了么?他下意识地抬手一摸,举手至眼前一瞧——是红色的。那是血。

        他身在瞬息万变,随时可能致命的战场。可是有那么一瞬间,郭成的头脑一片空白。

        “我还没死。”他听见慕容复强忍疼痛的声音,“不过如果你不赶紧醒醒的话,也快了——”

        这时,只闻山岗之上遥遥传来中气十足的一声长啸:“统统给我住手!”

        这一声喊,浑似虎啸龙吟,在山谷中盘旋回荡,半日不绝。混战的众人被这一声镇得竟然纷纷住了手。

        此时天色已经放亮。西边的山巅之上,遥遥现出十九位黑衣骑手,一字整整齐齐排开。马上乘客一色都着玄色薄毡大氅,人似虎,马如龙,人既矫捷,马亦雄骏,每一匹马都是高头长腿,通体黑毛,马蹄铁竟是黄金打就,于晨光中微微闪烁。领头的汉子身材高大,浓眉大眼,高鼻阔口,面上隐隐有风霜之色。不是萧峰,却又是谁?

        此时晨光出现,东边一轮红日初生,金黄的阳光穿透山谷中萦绕的云雾,薄薄地披覆于萧峰身上,将他映得如同一尊天神一般,山谷中晨风猎猎,拍卷着他玄色薄毡大氅的下摆。他居高临下,神情严冷,向山谷中混战的众人扫了一眼,一顾盼间,不怒自威,虽不曾动手,气势却已将两万西夏大军并一万宋军全数镇服。

        “我乃辽国南院大王萧峰,奉契丹皇帝耶律洪基之命,前来调和宋夏纷争。”他朗声道。也不见如何刻意提高声音,但中气充沛,一字一句皆送至众人耳边,“……你们谁若是惜命的,便速速放下武器。”

        见众人面面相觑,尚在迟疑,他陡然提高声音,大喝一声:“还不速速息兵!”

        这一声断喝直如黄钟大吕一般,振聋发聩,震得众人耳中“嗡嗡“作响,回音于山谷中袅袅不绝。

        这一声震慑得几位士兵手中的兵器“当啷”一声脱手落地。这一开了头,“乒乒”“乓乓”“当啷”之声顿时不绝于耳,三万人手中的兵刃一件件纷纷或自觉或不自觉脱手坠地,兵不血刃,一场迫在眉睫的恶战就这么被消解于无形之间。

        “……这是乔峰?我瞧着像他,可是又不像他。”郭成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我没告诉过你是吧。他现在是契丹人了。”慕容复苦笑。

        作者有话要说:燕云十八骑:嫂子,您的外卖到了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易经·复卦·彖辞》

        =======

        “这箭得取出来。”军医忙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脱身赶过来,只匆匆瞧了一眼便道。

        “麻药用完了。不妨碍手术,就是人受点儿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