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 (3 / 3)

+A -A

        那么,拜伦是如何说服,这群由缅因州长直接任命的委员们呢?时间还要回到一周前。

        午夜时分,拜伦在昏黄灯光的照耀下,翻阅着1946-1947年的档案册。

        一字一句地审读证人证物和判决,他摸着下巴上冒出的胡茬,自言自语道:“美利坚的司法体系,不是号称疑罪从无、宁可错放、也不误判的吗?怎么连凶器都未曾比对、只靠一人证词里的洗碗巾,便给人定罪?”

        或许,正是那柄沉入河水中的枪,由于购买记录上的型号恰与现场的子弹吻合,而实物难寻,才令安迪陷入无从申辩的困境。

        拜伦撑着微微发胀的额角,轻叹出一口气:“看来还是要去奥古斯塔,会一会那群老狐狸……”

        不同于他前世生活的年代,如今美利坚的假释制度确立不过五六年——法官没有参与的机会、决定权集中于几位委员之手,最低服刑期、各类案件的服刑比例、假释后的犯人归处……一切细节均未形成条款,全看委员会的心情。

        这也就造成,最初的一两年,假释范围过大过宽,很多穷凶极恶的犯人重归街区,闹出不少麻烦。

        而受到舆论抨击之后的假释委员会,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便迅速收紧要求、严苛审查。

        甚至干脆将申请书全部驳回,以不作为来避免错误的发生,说得上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若是拜伦·哈德里,以狱警队长的身份前来拜访,即使不会被拒于门外,恐怕也很难见到关键人物。

        好在,他还有个集团认可的新锐设计师名头,借着地区财阀的东风,得以走进奢华敞亮的会客室。

        一通寒暄过后,拜伦递上十数页的计划书。内容包括对假释体系规范化的各方面建议,细致入微、有理有据。

        当然,这并非是他的本事。

        当初在罗德岛念本科时,常常要去周边做些实践活动赚取学分——现代的社区矫正中心,自然也没少光顾。

        托后世智慧、集思广益的福,再苛刻的委员,都为这份建议书的新颖与周全所征服。

        “哈德里先生,这样的规则,我真想立刻在全缅因实行……不过,先有个试点出来,大家会更加安心”

        对面的假释委员会,瞬息间一改前几年的懒政风格,自然不全是拜伦的功劳。

        实际上,自从纽约州的杜威,声势浩大地宣布继续参与本届大选开始,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各行各业,都在替这位共和党的代表,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上一届不过是惜败,杜威这次归来,所有共和党人信心十足。正是因此,缅因的委员们,同样想要提前讨好这位威名在外的未来领导。

        比起纽约州长,托马斯·杜威令更多民众记住的,是他担任地方检察官时,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的形象。而怠政和贪腐,正是他最痛恨的罪魁祸首。

        所以说,如果拜伦的提议得以成型,假释体系上下肃清、重焕生机,便会是对新总统最好的献礼。绝对能让缅因在东海岸的兄弟们面前,大放异彩。

        “请您放心,我所任职的肖申克,已经在诺顿典狱长的指导下,进行着部分尝试。比如说‘外役监’制度,培训他们的建造技术,以便出去之后,有一技之长。不饿肚子,便少惹是非。”

        不提拜伦双重身份引来的阵阵讶异,他终于在周五暮色降临的时候,赶上回波特兰的火车,怀里揣着盖了印章的官方文书。

        星期六一早,拜伦轻敲着办公楼二层的红木大门,被得到上层表扬的诺顿典狱长“笑靥如花”地迎进去。

        “哦,拜伦,好孩子,你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呢,突然接到约翰州长的电话,真是吓了我一大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