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 (3 / 4)

+A -A

        原胥从不吝惜赞美,一来炊事班就挨个儿夸,有次把一位小个子新兵的脸都夸红了,还是周盏过去勾住他的后领解围:“说够了没?今天又想吃什么?”

        一句话,成功将原胥从新兵跟前引到自己身边。

        原胥果断报菜名:“朝天椒炒鸡翅、蒜泥白肉、肉沫茄子!”

        周盏冷声否决:“只做一样。”

        “那双拼,双拼行吗?”原胥说:“辣子鸡丁和肉沫茄子。”

        “怎么还兴双拼?”

        “快餐店都这样啊。你不是城市户口吗?不知道?”

        周盏被一句“城市户口”说得没了脾气,让原胥去淘米,自己开始做“双拼”。

        自打上次差点被撑死后,原胥有了分寸,只淘一人的分量,顶多一人半,吃不完就由周盏解决。

        周盏觉得自己大约是魔怔了,晚餐经常只吃半饱,等着原胥来找。

        新兵连的兵们都知道,连里的头号尖子兵成了2班“大王”的固定饭票。

        这事儿按说算违规了,但部队靠实力说话,周盏的本事摆在那里,原胥呢,则是又厉害人缘又好,还有炊事班的班长保驾护航,别人就算心里有点酸,眼有点红,也只能憋着。

        不过周盏和原胥待在一块儿时倒不是只做菜吃饭,还要切磋技能,一起进步,顺带聊个十块钱的天。

        周盏是普通工薪家庭的独生子,家里不宽裕,父母都是厂子里的职工,思想陈旧,但从小没苦着他,吃穿用度虽比不上富人家的孩子,却也没让他缺吃少穿。以前他跟钱宇说,能烧一手好菜是因为穷人家的儿子早当家,这话半真半假——家里确实没什么钱,但会做菜和穷没多少关系,那是暑假去祖父母家跟着奶奶学的,算是兴趣所在。

        和原胥一比,他其实要幸福得多。

        原胥和他一样,也是工人的儿子,10岁之前有个条件一般的家,父母都没什么本事,捧着国企的铁饭碗,没什么追求,日日精打细算,100块钱能花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穷归穷,两人一直努力让儿子吃得好穿得暖。

        原胥10岁的暑假,父亲攒了一笔钱,准备来一次长途旅行。

        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原胥从来没有出过远门,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就出发。

        原父原母也很久没有旅行过了,上一次结伴出游还是结婚时。旅行的开销不小,为了省钱,出发前一天,原母拿着大口袋准备去市场买些食材,做成干粮在火车上吃。原父怕她一个人提不动,也跟着去,嘱咐原胥在家好好待着,还说晚上带牛肉干回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胥哥小面 分卷阅读9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