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后的僧人都双手合十,口呼佛号。白马寺是千年名刹,洛阳的世家大族连同家中女眷时常来此上香捐钱,即便与他们相比,李三娘拿出的都不是小数目,僧人观其样貌,并非大家贵妇,但通身气派也不是市井小民可相提并论的。
他从矮桌地下拿出一本样式精美的册子,莫文远眼尖地发现此册子竟然是线装本。
僧人将其赠予李三娘,她奇道:“大师,这是何物?”
“乃是法华经。”
李三娘翻开书本,莫文远在她身后踮起脚尖看,见书页内不仅有密密麻麻的小字,还配有精美插图,很有连环画的味道。
“此书赠我?”
僧人微微一笑:“我佛赠书给有缘人。”
莫文远在大兴善寺里呆了多年,要是不知道有缘人是什么意思就奇了怪了,他恍然大悟,合着白马寺有p服务,只要是捐赠香油钱的大户都送上精美礼品。他私心觉得这服务政策很不错,回长安后可以跟慧远师傅提提,看他们要不要也搞一出。
他低头,又见矮桌上还有一摞纸,莫文远道:“大师,此乃何物?”
僧人道:“此赠与有向佛之心的施主。”
在得到同意后,他捻起一张纸放在眼前打量。这是一张正反印刷的薄纸,正面印了观世音菩萨端坐莲台之上的图,逼仄处挤着几行字,是妙法莲华经的段落,而反面绘制的则是白马寺的山门,只要是路过寺庙的人就能辨认出。
莫文远:这这这、这是小广告啊!
他被白马寺的骚操作给惊呆了!
佛道之争在玄奘西行后稍有缓解,原来佛教已占据上风,两家回不到十几年前龙争虎斗奇虎相当的局面。但暂时的优胜并没有让僧侣感到轻松,相反他们还是乐于吸纳新的信众,让教派深入民间。
唐朝的识字率并不高,即使是在长安洛阳,读过书的小娘子小郎君都寥寥无几,故而比起看不懂的经文,图画更能吸引百姓眼球,白马寺的广告纸起宣传作用,菩萨图令平民窥见神仙的庄严宝相,而白马寺的山门则能将他们指引到正确的地方。
真是好方法啊!
莫文远的商业嗅觉并不强,后世积累的经验能稍作提点,让他意识到在此时代发广告纸是绝妙的好主意。
李三娘的眼中已散发出精光,她急切道:“大师可给我们一份?”
僧人怕是没有遇见过娘俩儿这样对小广告感兴趣的,立刻将纸递给他们,口呼阿弥陀佛。
李三娘慎重将纸张折叠,收入怀中,他与莫文远对视一眼,明了对方眼中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