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1 / 3)

+A -A

        寺庙众人见他,举双手双脚欢迎,莫小郎君来了,他们又有好吃的了!

        ……

        钵中盛满腊八粥,粥面上躺着切成长条状的小菜,慧远和尚看眼坐在对面眼含希冀的莫文远,倍感压力,他似乎是迫不及待想要得到喝粥的反馈。

        慧远和尚定力十足,便是被热切地打量着还能淡定喝粥,他先嗦口用料丰富十分厚实的粥,再用筷子夹起爽口的萝卜丝在嘴里咀嚼。

        酸辣可口的萝卜丝同被熬制软糯的粥混在一起,回味无穷。他长叹一声,不知该感叹粥熬得好,还是说萝卜丝腌得好。

        再吃口酸菜,此酸并非吃到未成熟青橘的酸,让他舌头发苦,浑身打颤,酸菜的酸无疑是美味的,符合人口味喜好的,比醋芹更爽口的味道席卷口腔,舌头上不由自主分泌更多的口水,对食物的渴望被放到最大,光是配此菜他就能空口吃下两块蒸饼。

        沉浸在酸菜的美味中,他也没有漏掉莫文远的话:“慧远师傅您看,可否推广此菹法?”

        《说文》有言:菹,酢菜也,这个字的本意就是腌菜。慧远听见莫文远的话后立刻反应过来道:“此菜是菹法所得?”他用筷子把菘菜丝举在眼前,细细打量,没看出有炸过的痕迹啊!

        “确实是菹法所得,与常法不同,是我从北方行商那里习得的法子,只需要有盐与形状合适的陶罐,还有干净的鹅卵石便可腌制。”

        慧远和尚一听,惊了:“容易至此,可有什么弊端?”

        “弊端当然是有的,此法腌制出来的菜不可多吃,一天吃一小碟便可,若经年累月过分食用,难免腹部不适,生出疫病。”

        “此外,以菹法腌制所需外物虽少,对手法的要求却很高,腌制的缸不可不洁净,时间更是要超过一月,缸中的菜也要被压得严严实实,不得有空隙,封缸的纸也要足够厚实……”零零总总说了一堆要求,慧远和尚听后也不觉得麻烦,相较于价格高昂的油渣法,只用盐巴便可腌制出美味酸菜的方法实在是太实惠了。

        他听莫文远说完后沉思道:“若少量食用,对人身体便无碍?”

        莫文远道:“若腌菜在菹的过程中未发生霉变,应是无害的。”

        腌菜的害处还是在现代,人们认识到菹亚硝酸胺与胃癌的关系之后才得以为众人所知,但即便知道腌制食品对人身体并不好,家家户户逢年过节还是会做咸肉咸鱼灌香肠,老一辈人甚至会自己买坛子腌制酸菜,而年青人则青睐老坛酸菜牛肉面与酸菜鱼调料包。排除其延长蔬菜保质期的根本作用,酸菜作为不可多得的美味,在中国活跃已久。

        在充分认识到腌菜品种丰富且十分美味后,慧远和尚心下有了决定,他将莫文远留下来,细细询问其利弊,以及莫文远规划的推广方法。

        ……

        李三娘食肆推出了几道新菜,有的贵有的便宜,便宜的甚至可以在豆花旁的小窗口买到半成品,而贵的不仅只能在酒楼里买到,甚至还限购。

        像是佛跳墙,一天只有五十罐,多了都没有。

        沈煜同一众交好的郎君走进酒楼,位置是他几天前就定好的,他大刀阔斧坐在上首,昂首挺胸,倍感有面子。食肆的佛跳墙不好定,据说才推出此菜时,不少人都被一百文一罐的价格给吓到了,什么菜要卖到一百文一罐?但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过后,说其味名动京城都不为过,世家的郎君争前恐后定菜,更有大家豪奴替家里女郎跑腿的,一天五十罐的限购让众人争的头破血流,佛跳墙简直就是千金难求。

        沈煜能订到十盅,还是仗着他和莫文远有在洛阳聊过天的交情,再加上他是李三娘食肆的忠实客户,什么新吃食出来都要买上一大堆,说说好话后莫文远就同意帮他把日期往前提一提,安排了八盅佛跳墙。

        这荣耀,这排面,寻常郎君哪有?

        李三娘食肆的伙计经过专业培训,什么时候上菜,什么时候掀开盖子都能精准到秒,他同几人配合把佛跳墙的罐子放在人眼前,掀开盖子,后又送上两小碟子道:“此乃我们东家送的小菜。”便默不做声地退了下去。

        沈煜哪里听见伙计说什么,眼睛都埋到罐子里了,吸饱了汤汁的扇贝被按在最上头,颜色浅淡几近于白,筷子尖在它面上戳一下,便颤巍巍得晃动,不比果冻更有弹性。他迫不及待夹起扇贝,塞进嘴里,其特有的内部结构让汤汁充分浸润在贝类中的每一个角落,十字纹中绽开的皮肉裹挟着猪油煎过的焦香,丝滑的触感不同于任何食材,很有嚼劲……

        再从边沿上夹起一搓火腿,火腿丝颜色深沉,猪肉的香味中混杂着酒香、鱼肉香、豆子香,瓦罐中的食材从内至外,层层叠叠堆砌在一起,文火煨制让罐中残留的酒香更容易挥发,五成以上都被火腿丝吸了进去。

        鲍鱼美味、鱼唇美味、鱼翅美味、炸过的芋头也很美味,荤菜与蔬菜的鲜美被发挥到极致,难怪佛跳墙横空出世后就风靡长安,它的味道早就超过了人的想象。

        同行郎君吃得诗兴大发,偏偏才疏学浅,憋出了一首打油诗:“三娘食肆美名扬,小葱豆腐伴鸡汤,今生食得神仙味,肉美汤鲜佛跳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第一厨 分卷阅读60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