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有没有人买账?一开始当然是有人买账的,有些是去岁没有吃到李三娘食肆正版涮羊肉,心里痒痒的,还有些是吃过了要货比三家的,听闻其他食肆出了同款羊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前去品尝一二,然而吃过正版的人都摇摇头,表示不会回购新店。
原因无他,便是吹得天花乱坠,味道不够好就是不够好。
铜锅的作用就在于其高温,薄如纸片的羊肉片一下锅就被持续沸腾的汤水涮熟了,若非如此,干嘛要叫涮羊肉而不是煮羊肉?
但除此之外,锅并为未菜增色多少,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汤头、酱料还有羊肉质量。
为了做好冬日涮羊肉的名声,莫文远细心研究了菜单,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汤料种类,肉的种类还有蘸酱。
半年前时间太赶,汤料只有一种,那就是以羊筒子骨为基底的羊肉汤,此次除了羊肉汤外还增加了清汤,有些许辣味的辛香辣汤。
清汤说来也奇,汤头中几乎无甚羊肉,主料是大葱枸杞生姜虾米等物,仅仅加了几块老羊肉下去熬煮,味道浅淡,然此中汤料最考验羊肉的质量,清汤在涮肉的时候更可以还原其本身的味道,肉下去,其膻味被大葱生姜漂去,只剩下羊肉的鲜美,在酱料中滚过,更不用担心汤汁哗众取宠,盖过了料味。
等到涮完后,来来去去经过不少羊肉的汤水吸收了羊的本味,又变成了道汤品,拿勺子舀上一勺喝汤,便是在寒冷的深秋初冬,也能感受到在胃部荡漾的暖意。
至于辣锅,那简直就是莫文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唐朝创造出的划时代美味,当然了,能够走遍天下收集食材的中黑羊在辣锅诞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骄傲地挺起胸膛!
……
在涮锅上新当天,王蔚并一众酒肉朋友前来捧场,其中大半牡丹宴上都是见过的,也不知是不是莫文远的错觉,总觉得一年别过他们都胖的不成样子了。
脸圆润了好几圈的王蔚率先点菜,他本想要重温曾经给他带来过味觉震撼的羊肉汤,然看着菜谱视线却不由自主飘移到了“辣锅”上。
他对负责点菜的伙计道:“此锅可是加了胡椒?”若是如此的话,价格也太便宜了些吧。
唐代时,辣椒还在美洲大陆上狂野生长,本土的辣味实在有点少,茱萸算一个,胡椒算一个,对世家大族的郎君来说,茱萸更是装饰品,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用的,胡椒才是辣的代名词。不过胡椒是非常昂贵的新香料,在西域甚至可以当通用货币来用,价格比黄金就低一点点,用胡椒做辣锅实在是太奢侈了。
果然伙计道:“是用越椒做的,滋味很好,不比胡椒差。”越椒就是茱萸。
旁人说此话,心高气傲的公子哥们定是要怼的,在他们心中胡椒与茱萸的区别同于天上明月与萤火之光的区别,无论是价格、精贵程度,还是滋味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同他们说话的不是张三家的伙计,不是李四家的伙计,而是李三娘食肆的伙计,可信度就大大增高了。
王蔚与饭友们对视一眼,有决定了:“给我们来个羊肉汤锅,来个清汤锅,再来个辣锅。”反正他们到的人多,多点几个锅不妨事的。
只有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三个都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