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也实惠,一文钱的酱油可以用几日。”
这句话被李三娘收入耳中,她若有所思:“放我们家可以用几日,放别的人家就能用一旬以上。”他们吃饭是从来不省的。李三娘又换算价格道,“酱油的价格又比盐与汤还要便宜些,味道更好,拌饭吃烧菜都能用。”功能不可谓不强大。
“以价格来看,确实如此。”
李三娘对酱油有了新的认知,即便是最贫苦的人家都能买得起酱油,而且价格还比豆酱便宜,作用还差不多,它能够作为独立的商品,走南闯北,在每一城市扎根。
寻常小手艺人之家守着酿造豆酱或者做醋的方子就能变得富庶,因为这两者是绝大多数人家都会用到的,而酱油更便宜,又能与各种吃食相伴……
也就是说,便是没有综合性食肆,普通人家家靠做酱油卖酱油,都能维持生计。此认知让李三娘十分心动,她的心动并非小家有了可以传承的手艺,她是位非常有野心的商务女性,酱油口味的普适性、配方的独门性,还有其能走进千家万户的常用调味料属性——
三个条件叠加在一起后,李三娘想,何不把酱油店开遍全中国?
像是醋店一样,醋店的老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靠独门配方他们屹立不倒,过着不算贫穷也不算富裕的日子,酱油的适用性比醋还高,为什么不想着专门的店。
而且是许多家!谁叫开家小店比开食肆容易多了。
她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信里同莫文远说了,儿子举双手双脚赞成,他道:“开专门的酱油店,主意不坏,甚至可以说非常好。”
他兴致勃勃,把自己对未来的构想也落实在纸上:我们可以把酱油店开在繁华而大的城市,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这等调味料的魅力之所在。
“想法非常好,执行起来却有点难。”李三娘看了传递回来的信件后喃喃自语,瞬间给自己安排了足够多的工作,比如说好好研究地图,看那些地方能够开店,再看那些地方不能开店,人文环境、居民的富裕程度,酱油是否合适他们的口味,这些因素都要被考虑。
“踩点之事我习惯亲力亲为,但此事设计之地太多,我一个人定然是看不来的。此外还有后续挑选庭院等等诸事需要忙活,需要人手帮忙。”李三娘唤来了莫小狗赵二娘他们,一同商量,
“我们可以以两京为中心,先在周围的城市中开店,随后一点一点向北方推进。”南方等到有了扬州的李三娘食肆,就有了新的坐标根据地,推广起来也容易,到时候南北接壤,酱油店遍布全国。
两人认为她制定得大体方针很好,完全同意推广路线,之后又向李三娘推荐了些值得信任的人手,言以后可以调往他地看店。
说干就干,几人拿出地图研究周围的城市,在一个时辰内选定好人手,在之后的日子里又用广阔的人脉找到当地人询问街道情况,然后买个小摊位,卖酱油。
第一家李三娘酱油店,从计划到诞生不过花了半旬,李三娘的行动力实在是高到让人恐怖的地步。
李三娘把后续考察等工作交给莫小狗赵二娘,自己则坐上小船,下扬州去了。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