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2 / 3)

+A -A

        伙计看饕餮小胳膊小腿,心道能吃得就怪了,便是肩膀宽阔身板结实的脚夫都吃不完,更别说是小孩了,然他提醒都提醒过了,对方执意要点,他也不做阻拦。

        最先上来的并非是鱼脍,而是雪白的鱼肉丸子,六枚一份,两份十二枚,丸子并不是圆形,而且椭圆的,有点扁,莫文远凑近看了,发现丸子表皮皱皱的,但用筷子戳一下,内里却很坚实。

        “吃吧吃吧。”

        中黑羊听见此话后拿起筷子,他的美食雷达告诉自己,鱼肉丸子怕是做得不错,起码已经到了平均标准线上的水平。

        入口之后中黑羊就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皱皱的鱼丸皮下面是弹紧实的鱼肉,充满了嚼劲,皮很有趣,让他想到了莫文远作为夜宵给他炸的虎皮蛋,还挺香。鱼肉剁碎后同面粉搅拌,肉的鲜美深入了丸子的缝隙中。此物与寻常丸子不同,不仅不热还冰冰凉凉的,怕是用井水冰镇过,此冰镇法实在是恰到好处,热的鱼总是会有腥味,而冰镇不仅让肉保持弹性,还能冲淡鱼腥味,作为小失,鱼肉丸子无可挑剔。

        “好吃。”饕餮言简意赅。

        “是好吃。”莫文远也欣然称道。

        鱼丸只是片头曲,鱼脍、蒸鱼、鱼汤面等等依次上桌,堆满了矮榻,也还好两人吃饭的速度都很快,尤其是饕餮,放开吃之后更是以风卷残云之速把菜席卷一遍,不多时桌上只剩下空空荡荡的碗。

        吃完后莫文远是很高兴的,如果魏尚代表扬州厨子的平均水准,那他们的水平实在是太高了,高水平的厨师确实会冲击到李三娘食肆的销量,然而对真正热爱厨艺的厨师来说,能够与手艺精湛的同行在相同城市开店,绝对能对他起到督促作用,能让莫文远更加紧迫,更加努力得锤炼技巧。

        吃完后,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开始进行总结。

        “江南菜,也没有我想象中的甜啊。”莫文远庆幸,还好自己没有用后世的观念来揣度唐代的江南菜系,鱼鲜多是真的,但是甜,完全没有,充其量就是滋味清淡,该咸的都很咸。

        他想想,又觉得唐代的江南菜不甜合情合理,在蔗糖引进之后,糖是稀罕物,即便国内向天竺大量进口糖,也是先供长安等地使用,到江南这里价格又高上去了,考虑到成本,酒楼的厨师才不会用糖做菜,尤其他们受到的厨师教育中并不包括炒菜中要放糖。

        莫文远绞尽脑汁,搜刮脑子里的江苏菜发展趋势,怕是要再过一千年,此地的菜色才会与他们那时相近。

        目前为止,他吃过的江南菜有两个明显特点,很多家常菜的味道偏淡,以及大量运用各种鱼鲜做菜。

        把握这两点后,应该怎样改江南店的菜单他心中有数,其一就是把某些菜的味道改淡点,还有就是因地制宜,多烹河海中的物种。

        ……

        从农历四月开始,就进入了吃鲥鱼的好季节。

        长江有三鲜,“刀鱼、鲥鱼、河豚”,现代时,这三种鱼都很不常见了,江豚更是几年未出现,成为了传说。鲥鱼的产量虽然低,却没有到灭绝的地步,在大饭店还是能够买到的,莫文远原本在的店就有鲥鱼买,产量低,要四五百块钱一条。

        唐代时人们也爱食鱼鲜,然人口实在不多,还吃不完长江中的鱼,水污染也少,鲥鱼比其他鱼难钓,却也能保证基本供应。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每年定时到长江周围排卵,鄱阳湖、赣江、珠江等地都有它的产卵场。

        莫文远大清早地带黑羊去鱼市转悠,天还不亮时鱼市就要出摊了,大商贩的鱼直接供应入酒楼,而零零散散的小商贩则捕鱼后来这里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因是江南,海腥味是没有的,莫文远提点道:“小心脚下。”

        泥土地被湿漉漉的江水大潮了,土地坚实还好,有些地上布层薄薄的稀泥,中黑羊还挺爱干净的,可讨厌泥土污蹄子。

        “咩咩咩咩咩咩咩!”

        放心吧,我没踏在地上!

        莫文远听此言弯腰往下看,才发现中黑羊的蹄子是微微微微微微悬空的,他竟然是踩着空气走!

        莫文远:=口=!

        厉害了我的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第一厨 分卷阅读86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