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 (4 / 4)

+A -A

        语言趋向于贫瘠的莫文远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句诗本是用来形容洛神美态,被用来点评一道菜,真是给足了胡韦臻面子。

        他的脖子昂得快断了。

        魏文不由问道:“此酥脆的口感是如何来的?”

        胡韦臻神秘一笑道:“你竟然没吃出?此物就是你我日常所吃的蒸饼!”

        面包糠,或者说是蒸饼糠也是他无意中发现的,家里孙儿喜爱吃脆口之物,他媳妇便用炙的方法二次加工蒸饼给他吃,炙过的蒸饼外壳坚硬,内里松软,他瞄中了外皮之口味,把蒸饼烤了更长时间,直至里外变得坚硬,再用石杵碾碎了。

        面包糠的真身就是碾碎的烤蒸饼。

        “胡伯妙思非寻常人可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这把年纪还在搞创新,便是魏文也敬佩不已。

        “此虾堪在野史留名。”

        让吃食进入正史是不可能的,所以野史留名已经是相当荣耀了。

        “当不得当不得。”胡韦臻先假意谦虚,随后忍不住道,“不过是一道吃食,如何野史留名?”

        魏文在这方面没有好点子,夸了野史留名后就卡壳了,他用求助似的眼神看向莫文远。

        莫文远还真有法子。

        他道:“胡伯可愿在大庭广众下做此道菜?当然关键步骤例如炙蒸饼之类是不需要的。”

        胡伯不屑一顾道:“我都做给你俩看了,还在乎这个?”从给第二人看解释蒸饼糠做法时他就不准备将这道菜菜谱作为家族不传之秘了。

        莫文远道:“如此甚好,我曾做过牡丹宴之主厨,留下几篇文章,想要野史留名无非就要让文人墨客对此菜书上一书,若我等联合举办个江南河鲜会,邀请文人墨客寻常老百姓来品尝各种鲜虾鲜鱼做的美食,再请他们留下些书写此会的文字,不定就能野史留名?”

        他道:“若能再找些当地名厨,与会中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博采众长,更能留下美名。”

        “想当年易牙等人能留下厨名,也是事出有因,令史关记住了,留下笔墨,他的名字才流传至今,我等举办集会虽不能入史官耳,但占个新字,占个同文人般切磋技艺的名头,不也是历史上第一出?”

        别说是很好面子的胡韦臻了,便是魏文都被莫文远所描画出来的未来给吸引住了。

        其实想想,很多菜也没有什么独家法门,做的好吃不好吃更看刀工,看对火候对调味料的掌控度,这些都是不怕人偷师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第一厨 分卷阅读102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