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2 / 4)

+A -A

        俗讲本事?那官员听得瞠目结舌,牙都要掉了,慧远和尚是京师第一俗讲僧他是知道的,却从未想过以厨师与降妖除魔之名名动天下的莫文远和他学的竟然是俗讲!

        慧远和尚还挺坏心眼的,见识此官员的变脸后才慢悠悠道:“只可惜大郎在俗讲上的天分不及他在另外二道上天分的十分之一,同我学了几年也没甚长进。”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官员干笑几声,在心中念叨,能活成俗讲主角,也算是填补了无法当俗讲僧人的遗憾。

        莫文远:“阿嚏——”

        不不不不不,我并不准备当俗讲僧人。

        插曲后两人的对话再度回原来轨道,官员道:“圣人见莫大郎在厨道上颇具天赋,那天竺砂糖最先也是他在京师用开的,又兼之西天路远,邪怪丛生,行路上最好有人身俱降妖除魔之能,故欲征召莫大郎同行。”官员自不可能无缘无故和尚说这话,定是被关照过后前来试探。

        慧远法师八风不动:“若莫大郎知,定是愿意的。”

        “如此便好。”

        对话后官员回归朝廷,慧远法师思忖良久后给莫文远去了一封信说此事,不久之后信件寄送到江南,让他心里有数。

        莫文远接到信件后的心情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比他当年发现印度砂糖还要高兴得多。身为厨师他比谁都要明白糖的作用,进口砂糖只是第一步,想要让糖的价格再度降低,成为与盐一样的生活必需品还有许多路要走。

        最重要的是自身掌握提炼蔗糖的技术,把国内大量甘蔗园地用起来,至于糖颜色提纯,制取糖霜冰糖等物,那则是后续事宜。

        在李长史走后不久,莫文远就腰栓易牙鼎,右手牵中黑羊,坐上了回长安的船。

        ……

        长安落地后,莫文远马不停蹄进宫,政府的官员怕是时时刻刻盯着他的动态,才归家一两天,就有小吏在食肆门口等着带他进宫了。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此次见圣人他已不像上次一般紧张,从容淡定,进退有度,在圣人同他说西天取糖之事,并且问莫文远有何想法时,他娓娓道来:“小民以为到摩揭陀国习得制糖之法只是其一,当地的甘蔗种植法也很值得一学。”

        “哦?”

        “天竺小国林立,摩揭陀国为其中之一,对比地大物博的大唐,它实在过分狭小,然而小国能够出产如此之多的蔗糖,证明他们的甘蔗也足以供应,能够在小地种如此之多的甘蔗,此国的种植技术定很好。”

        “我国甘蔗种植地区不少,扬州、剑南道、益州、沙州、扶南等地都有大量甘蔗园,地区广博,种植技术却未成型,此番前往天竺,若能取得小国之种植术,甘蔗的产量定时能翻上一番,到时我们便能自给自足,用本国之甘蔗制本国之糖。”

        满朝文武,有识之士颇多,莫文远能够想到的策略,农官文臣也能想到,但李世民却依旧被莫文远之语震撼了一下,甘蔗种植在国内很是零散,少有人关注,被钦点的农官翻阅了大量的农书又走访各地才搞清楚了境内的种植情况,莫文远虽有神通,却无法接触到很多书,报出种植地的背后是大量的走访以及连年不忘收集资料的结果。

        他感叹道:“看来让你往西天取糖,是件好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第一厨 分卷阅读111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