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 (1 / 3)

+A -A

        大黑羊的尾巴背叛了他的意志,转成了电风扇。

        好、好期待哦!

        那莫文远究竟准备怎么做蟹?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考验技术也考验技术,他准备做的正是螃蟹中做法相对不那么简单的避风塘炒蟹!

        避风塘炒蟹属于粤菜菜系,可以说是香港的十大名菜之一。这里的避风塘指的是铜锣湾避风塘,他在十九世纪末落成,塘中渔船众多,在这些渔船中置有海上食堂,此地诞生了许多流传时间挺久的美味。

        当然,菜的历史知不知道是无所谓的,菜的做法与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时至今日,没有干辣椒已经阻止不了莫文远做出辣味了,经过天竺一行,他的鼻子更加敏锐,对香料的运用也更加自如,复合香料能够让他模拟出干辣椒的滋味,此法需要灵敏的鼻子一记精准的控制力,否则就算是差一点点都会走味。

        他却偏偏不差那一点点。

        刷刷刷刷刷,锋利的刀将螃蟹切块,小牙签倒倒将那些腌臜物小心翼翼地去除,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丢进盆里。

        大片大片的生姜、葱段、黄酒被倒入盆中,盐是早就洒落在盆底的,他下手搅拌,让螃蟹块充分吸收到调味料的美味,蟹壳与肉的空隙很紧,却不是没有,重点腌制有薄薄蟹壳的部位,可以让酒的香浓与葱姜的辛辣越过壳透进去。

        蟹块吸满了酱料后再在干淀粉上裹一圈,莫文远很有心机地在干淀粉中加入了面包糠,一会儿裹挟着面包糠一起炸,可以让其口感更加酥脆。

        油水入锅,火起,最先炒的永远是碎碎的蒜蓉,大蒜整瓣整瓣进嘴的感觉可能不大好,但是与油翻炒时,那香味能用声势浩大来形容,它们以横扫千军之势钻进人的鼻孔,让人无暇顾及其他事。

        在蒜蓉的味道充分混入油中后,莫文远把他们捞出来放至一边,随后又加入代替辣椒的香料,他的目的不是让蟹与他们一起翻炒,而是将其风味留在油锅之中

        最后下锅的是干干净净的蟹肉块,一点点豆酱,一点点盐,一点点糖,面包糠与淀粉在翻炒中变成了金黄色,紧紧地包裹住肉,油锅面上冒噼里啪啦的小气泡,蟹肉的香味似乎被辛香料盖住,又似乎没有。

        最后金灿灿的蟹块连同那些薄脆的面包糠被放在大黑羊的面前,他的眼睛已经不会转了!

        “吃吃吧。”

        蟹肉、面包糠、辣味、香料、葱姜蒜,每一种调味料都很有存在感,口感、香气、色泽、滋味,无论哪点都无可挑剔。

        当大黑羊吃第一口时,他的脑海中宛若想起了仙乐合奏之声,不过声音要更加振奋,更加具有存在感。

        哎,他到底应该怎么形容这道美食,是咯吱咯吱磨牙的金色面包糠俘虏了他,还是被炒至酥脆可以一同咀嚼的蟹壳更加抢眼,又或者是其中的蟹肉,或者是和面包糠相互纠缠的,流油的蟹黄……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完美。

        莫文远看吃的抬不起头的大黑羊,深深松口气。

        耶,大黑羊该是不会同他置气了!

        第79章

        社日结束后,圣人就征了莫文远等人进宫,进宫前莫文远与慧空他们遇在一起聊聊,都说还是回乡舒服,这几日睡在榻上很是安生。

        一路上的各种见闻,还有他们在天竺的收获,都已经写在信上快马加鞭送回京师,此次进宫不过就是现场演示一番。

        王玄策是正使,坐在最靠近圣人的位置,其他几人靠后。

        蔗糖的提炼方法还有甘蔗的种植法是圣人率先听的,摩揭陀国的国主虽不允许炼糖工匠与他们一起回大唐,但种植甘蔗的农民却没有限制,他干脆重金挖一老农同回大唐,讲解如何在肥力有限面积也有限的地上种出尽可能多的甘蔗。

        在种植问题结束后,终于轮到较为关键的棉花问题了,李世民是知道白叠子的,不仅知道,西域的人还将其作为贡品献给他过,他也就感叹下此花花期甚长,除此之外倒没别的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第一厨 分卷阅读127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