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8 (2 / 3)

+A -A

        无论哪个朝代,通知皇帝驾崩的速度都很快,先是官员们被招进宫中,随后传信之人便一层层向下通知,官府衙门,集市乡镇,还有底下的村庄,不出三日,所有人就会知道这一消息。

        莫文远听后,叹口气,贞观之年,终究结束了。

        ……

        贞观后的下一个年号是永徽,在李世民离世后,举国哀戚,官员交接。

        悲伤而沉重的气氛维持了几个月,百姓们的生活便又回到了寻常节奏。

        李治正如同慧远和尚所说,宅心仁厚,并且好研究佛法,在他成为了圣人后,大兴善寺在宗教界的地位并没有下跌,甚至他还有更加倚重此寺庙的意思,偶尔还会找慧远和尚进宫,研讨佛理。

        慧远见时候差不多了,便提了一嘴莫文远,李治果然很感兴趣,眼中闪烁着光芒。

        “莫大郎,法师说的便是那长安城中,进可降妖除魔,退可烹饪美食的莫大郎。”

        李治也是有娱乐活动的,比起看歌舞表演,他更喜欢听故事性很浓的俗讲,平日里没事还会看看传奇,有这些爱好,他对莫文远自然熟悉。

        “正是。”

        李治感叹道:“自我登基以来,诸多事物,纷繁杂乱,已很久未听说莫大郎之事,既说到此,不免问询发生,他近日做何事?”

        慧远和尚微笑道:“大郎已归江南几月有余,近日并未外出降妖除魔,也少钻研新菜。”

        “那他做何事。”

        “圣人有所不知,大郎近日一头扎进农事中,吃住在城郊,研究种地。”

        “哦?”李治闻此言,睁大了眼睛。

        ……

        在慧远和尚的示意下,莫文远给长安城县令送信,言占城稻一事,李治十分重视,此信不日便上他案头。

        在封建时代,农业为国家之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有了这样一种可以产量翻倍的稻谷,不被重视都没甚可能,农官带着小吏,奔向城郊的田地,而莫文远早已在此地恭候多时。

        容易分辨内容的表格,精准的产量计数,还有稻谷一季成熟需要的时间,种种数值陈列在一起,给农官带来了震撼。

        “若此稻能在全国上下推广开,大唐境内,或无灾民。”

        莫文远却道:“我尚未到过占城,现只能说此稻很好,却不能断定他们最好。”

        农官一愣:“莫大郎的意思是……”

        莫文远羞涩笑道:“我听闻占城有六谷,稻之种类尤多,欲往占城去,看那地有甚好物。”

        农官将莫文远的话传递给圣人,李治大为感动,自是答应了。

        不仅答应了,还试图给莫文远找些队友。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第一厨 分卷阅读168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