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以后不管谁见到刘备,一声敬称刘皇叔是少不了了,不管权势如何,只要汉王朝一日在,他就是皇室正统。
“不过既是如此,若召诸侯入长安的诏令当真发出,那么刘皇叔必定是要做这听令第一人的。”谭昭敲着膝盖,忽然开窍,“他们这是要算计我入长安?”
郭嘉点头:“应只是其中一环,刘太守为人‘忠厚’,他又得你帮助,以他的脾性,必是会邀你一同入长安的。甚至为了妥帖,还会一同邀请北海相孔融。”
这就有那么一点儿糟糕了,原以为天高皇帝远,没想到啊,仅凭一个望气竟然这么算计他?与其算计他一个人,为什么不把格局拉得大一点?要治天下有这份兴头,何愁未来啊!
“不,不对。”
“哪里不对?”
“长安定是出了事,或者说,即将要出大事。王司徒此人虽说远见没有,却绝不短视,必是已出了威胁他地位的存在,才会兵行险着。”恐怕,即便他不引袁术入长安,也会有旁的人,眼见长安羸弱,想分天子的羹吃。
毕竟当年董卓权柄在握时何等辉煌,以为只要吸取董卓暴戾的教训,必不会招致灾祸。可董卓走到末路,如何是他一个人的意愿?
郭嘉也是一脸沉思,半晌才道:“确有此种可能,只不在长安,消息送到青州,若当真如你所料,恐怕如今长安,已是不大好了。”
长安城,确实不大好。但要说多不好,却也还未到穷途末路。
“王司徒,你待如何?”刘协脸上有些惊惶,他上一次如今惊惶,还是董卓逼宫之时。只是那时尚有郭琛相救,可这次呢?郭琛远在青州,何人有郭琛之能?
王允面色凄苦,短短一年时间,他看着竟已老了十岁的模样:“老臣有负陛下所托,是老臣之罪。”
“罢了,发诏吧。”
第347章惯看秋月春风(三十一)
要不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更何况是权力中心天子脚下。
董卓逼宫失败后,其实若当真按功劳算,王允应该是排在吕布和郭琛后面的,毕竟他除了安排小天子出宫之外,什么旁的也没做。也就是郭琛和吕布“人傻”,选择去了青州,小皇帝又感念王司徒劳苦功高,录尚书事。
长安城中,没有了董卓的专权,也没有凉州军的威胁,王允可谓是意气奋发。他提拔自己的属下,又极力打压曾经依附董卓的门人,这番举动其实不难理解,所以最先开始的时候,刘协也是蛮支持的。
但到后来,王允有些收不住,然后他杀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蔡邕。
蔡邕何其人,士林之中除了孔融,恐怕无人与人匹敌,他门下学生过百,且多成才,王允只因蔡邕董卓旧臣的身份便杀了他,何其令人寒心。当年董卓尚在时,蔡邕并非趋炎附势,而是正言规劝,可如今董贼已死,却落到如此下场。
如今长安城中,多少人与董卓有过联系,难道王司徒都要杀了他们不成!
兔死狐悲,莫过于此。
而就在这个当口,皇甫嵩率军赶到长安城,天子册他为奋勇将军,与王允同阶。皇甫嵩乃是汉朝忠臣,只要是天子诏令,他必定照办。所以有了武力的保障,王允和少帝就有点儿想念洛阳了。
长安虽好,却是被董卓胁迫至此。洛阳,才是大汉的国都。
还都洛阳,是刘协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出乎意料的,朝野上下皆是反对,洛阳当年两百里焦土,皇宫破败,如今大汉国库空虚,哪里还有余力用于迁都!更甚至,若真往洛阳而去,他们这些“董卓旧人”,怕不是就此被放弃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