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4 / 4)

+A -A

        李斯第一次被完完全全的问住了。父亲和大哥的死一直以来成为他向上的动力,然而母亲的死却使他所有为亲人而做的努力变得讽刺。这时,他心里一处蛰伏已久以致几乎被遗忘的角落突然蠢动起来。那是仅仅十岁的他,在父亲的墓坑边问着一连串没有大人可以解答的问题。

        韩非见他不说话,便向前迈了两步,迎着晨风自己说起来:“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功名富贵更如过眼云烟。众人皆云我爱法术之学,喜弄权之道,却无人问我为何想掌权弄权!”韩非难得地激动起来,“对于我而言,权力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若我有朝一日掌权,当剔清韩国庙堂奸佞小人,使国家变法富强,人民安康。使韩国重立于强国之列,方不负平生所学,毕生之愿!”

        那一刻,李斯觉得韩非的身影从没有这么高大过。而他自己心中,也有一簇火星被倏然点亮了,虽然火光是那么的微弱,却不屈地照耀着一条路,通往一个朦胧而缥缈的愿景。在那里,四海清平,法令一统,天下再无战乱之苦。那天韩非给了他最重要的启蒙,却也开启了他们日后分道扬镳的起点。

        *************************

        入夜时分,天上飘起了如絮飞雪。车驾按原定计划进入了邯郸城。在城外十里处,先前派出的快马使节已返回通报:秦国商社已得知二位大人驾临,并密信通报郭开,一日后即可安排会谈。李斯这才稍有些放松地对张苍笑道:“看来这郭开也有无法抗拒的弱点。现在倒是他急不可耐了。等落脚后我们可将之前的谈判条件和种种情形再演练一遍。”

        邯郸不愧为自商朝就兴起的千年古都。万家灯火将枫树上的积雪映衬地如同琉璃,依山而建的赵王宫在白茫茫的帘幕后宛如仙境。酒肆青楼里仍有达官贵人们享受着精致的歌舞与菜肴。虽然一路所经之地大多已在战火下残败不堪,邯郸城依然富丽繁华,为赵王粉饰着最后虚伪的太平。

        *************************

        那也是一个飘雪的冬天。兰池宫内白雪红梅,琉璃世界。但暖殿内围着火炉坐谈的君臣二人却并不在意窗外美景,谈的也不是吟诗作赋的风雅韵事。

        李斯结束四年的求学生涯、辞别荀卿来到咸阳已经整整两个年头了。他先是投奔了权相吕不韦,吕不韦见他既聪明伶俐,又沉稳踏实,便安排他进入宫中在年轻的秦王身边担任郎官。李斯自然明白吕不韦安插耳目的用意。这尚未弱冠已使吕不韦忌惮至此的秦王更是引发了李斯的好奇心。近两年的时间内,他默默观察着博弈的各方势力,如履薄冰地在各派间保持平衡。秦王虽然年轻,但他的沉稳老练,权谋隐忍无不使更年长的李斯敬畏叹服。李斯后来想,其实他当时心里的天平就已经向嬴政倾斜。虽说那可能更基于利益的考虑:吕不韦门下有宾客三千,而嬴政身边能倚靠的得力亲信不过数人。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吕相当年深谙的道理他如今也活学活用了。

        当年在兰陵被韩非点亮的愿景在现实的压迫下也暂时暗淡了下去,他目前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局势里保全自身,并将家人尽快接来团聚。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嬴政单独召见他的那一天。那一天,改变了他今后的命运。

        他至今仍记得嬴政当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年轻的秦王那一双从来难测悲喜的眼中盛满了诚挚、悲怆和希冀:“我大秦立国六百余年,昔日为周室养马,地不过三十里,民不过万。历代先君,不甘辱弱,开疆辟土,其间血泪艰辛,寡人每追思之,常感慨流涕。及至寡人,秦地已千里,被山代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积粟如丘山。寡人不才,受国于先王,而今几成嫪、吕盘中餐矣!祖宗基业,得来匪易,倘废于寡人之手,又何面目见先人于地下哉?寡人年幼而先王崩,孑然一身,无可倚靠。望先生怜先王之宗庙,悉以教寡人,不弃孤也!4”

        话已至此,李斯没有想到嬴政竟对他如此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在他尚犹疑之时,嬴政便有此魄力和胆气向他摊牌。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士为知己死”的热血,于是他肃然一拜,向嬴政铺开了自己思虑已久的夺权计划。

        嬴政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他听着听着,不由地站了起来,在室内踱个不停。他有时会打断李斯,提出尖刻的问题,有时会对李斯的计划作出补充,让李斯惊叹于他与年纪不相称的成熟缜密。他既有韩非一般的才华,又有远超韩非的执行力。他像一把磨砺已久而终将出鞘的绝世宝剑,渴望着第一次饱饮敌人的鲜血。

        “寡人要照先生的计划,”嬴政弯下腰凑到他身前,黑色的大氅带起沙沙的风声,“除去嫪、吕二人,加冠之年亲政。先生以为,当以何等事为施政之纲?”

        李斯沉吟了片刻。这两年他一直思索着如何应付眼前诡变的局势,对之后的事倒想的不多。而嬴政却已经想到了至少十年以后,这让他不由地对眼前的君王又增添了几分崇敬。

        对于突如其来的问题,他选择了保守应对:“自孝文、庄襄以来,法治有所荒疏,儒学杂家有回归主流之势,此非□□定国之法。君上英明神武,当重修孝公、昭王之业,重振大秦雄风!”

        “寡人追思孝公、惠王、昭王之烈烈英风,心向往之久矣。不过,”嬴政一双漂亮的凤眼似笑非笑,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散发着如太阳般灼热耀眼的光芒:“寡人要超过他们,成就古今未有之事业!”

        望着李斯脸上怔怔的表情,嬴政像个孩子般畅快地笑了:“哈哈,怎么?先生觉得寡人异想天开吗?寡人毕竟连实权都没有。”李斯有些惊慌地想要辩驳,可嬴政摇了摇手道:“这是寡人的梦想。弱者们总是想,这件事希望渺茫,还是别去尝试了吧,所以他们永远不去思考,永远无法成功。然而这不是强者的处世之道!就算这希望再微不足道,寡人也仍要尽全力一试!只有相信梦能成真,我们才会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成真。”

        李斯望着嬴政无比认真的表情,感到心底里雪藏已久的种子终于被这强大的光芒和力量唤醒。它没有像春天的秧苗那样一点点吸收雨露,而是贪婪地吮吸着光芒的源泉所散发出的能量,在太过长久的压抑后猛然间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于是他说:我的王,你能做到,我当然相信你能做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