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收敛了脸色,语气中亦增添了几分敬重:“先生说得很精彩,也很诚恳。先生追求的,是一个和平的天下——”他看见白衣人眼中现出肯定的神色,突然调转话锋问道:“那敢问先生,是秦王的天下,还是天下人的天下?”
白衣人沉吟了片刻后答道:“秦王受命于天,秦王的天下即是天下人的天下。”他看着李牧,淡淡一笑:“不过,我知道这不是将军想听的答案。”
白衣人正色道:“三百年来,大国恃强凌弱,兼并疆土,周室衰微,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天下需要的是霸主,以铁血手腕富国强兵,以雷霆之势扫清六合。因此,孝公用商君之法:废封建,从此无世卿世禄,出身最贫贱的人也可以通过军功位至上卿;废井田,从此无祖传封邑,勤劳耕作的人可以买卖土地获得财富;明赏罚,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从此道不拾遗,乡邑大治。如今,秦王奋六世之余烈,立志将秦制推行天下,使四海之内百姓有安身立命之所。所以在下说,秦王是天意所属,民心所向,秦王之天下,亦是天下人之天下。”
李牧自始至终耐心聆听着。白衣人慷慨激昂的发言结束后,他并没有显出赞同或反对的神色,只是不着边际地问了一句:“先生知道阴山草原最美的是什么吗?”
白衣人心中自有千万条反驳李牧质疑的论点,只是完全没有想到李牧会有此一问,他只能如实答道:“在下从未去过塞北,所以并不知道。”
李牧笑了,他刚毅的脸上浮现出缅怀的温柔神色:“是风。草原一望无际,你可以无拘无束的纵马奔驰。草原上的风不同于城市里的风,山谷里的风,或是湖面上的风。那风一旦吹起来,便席卷万里,掀起绵延不绝的绿色巨浪,连天地也赞叹它骄傲、狂暴和不羁的灵魂。那是最迅猛的风,也是最舒适的风,因为那是自由的风。”
白衣人心中暗暗叹息,他隐约明白了什么。
“我镇守边郡几十年,未尝败绩,并非像世人称赞的那样因为我的智勇双全。边郡的军民,离国都遥远,他们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来保卫家园。然而,他们也无需忍受繁冗的法令和苛刻的官僚,若是政策苛严,更可以牵起牛马到草原别处建立部落。边军骑士们,就如同草原上的浩荡长风,他们骁勇善战、视死如归,不是为了军功奖赏,而是出于对共同家园和幸福的保护与信念!”
此时听众与演说者调换了位置,变成白衣人一语不发地听着了。李牧站了起来,语调也越来越掷地有声:“秦法奖励耕战,但也几乎堵死了百姓们其他的所有出路;秦法什五连坐,但也将所有人民变成了国君的密探和特务;秦法严明苛刻,使整个国家成为了最大的军营和监狱。这样的天下太平,不是李牧所追求的!也许秦王行法治,是为了救世,那么先生又如何保证,下一位秦王也是为了天下?先生又如何知道,这样的统一,不是将天下拖入另一个深渊?”
“可是将军!”白衣人同样站了起来,眼睛在同一平面上与他对视着:“泱泱华夏,地广物博,不是草原上星罗棋布的部落!在下的老师,老师的老师,探寻了几百年,争论了几百年,秦的制度是唯一的办法。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变革也总需付出代价!”
李牧沉默了片刻,目光炯炯地逼视着对方:“这代价很大啊。先生也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这代价包括了先生自己,和先生最亲爱的家人、朋友,先生也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吗?”
白衣人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犹疑,但他随后坚定地低声回答了两个字:“愿意。”
李牧偏过头颇具玩味地看着他:“当真?”
白衣人并没有回答,但他也始终没有躲避李牧的眼神。
最后,李牧轻笑了一声道:“那先生可真是个自私而狠心的人。”
白衣人却不退让:“我本来就不是个好人。我认为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犹如将军不会同意我的劝降,而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代价。”
李牧摇着头笑了,从进入大殿以来他第一次笑得如此畅快,犹如他口中草原上的风:“先生虽与我道不相同,但无愧于知我者也。有趣的是,这里有满殿的赵国人,但我却想把后事托付于你,我的敌人。”
他抽出匕首,脸色平静而释然:“吾计不成,天意也。我死后,请挖出我的双眼,将它们置于邯郸城楼上。先生,您也许可以活到天下统一的那一天。李牧也想看看,秦,能不能为这片土地带来幸福!”
说完,他将匕首含在口中。因为右臂患有繓病而无法伸直,他一头向柱子撞去,匕首贯穿了他的脖颈,滚烫的血液喷涌如柱,染红了白衣人整件衣服的正面。4
“都愣着干什么!没用的东西!”郭开第一个回过神来,怒斥众武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