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 (1 / 3)

+A -A

        尤其施行包产到户后,选择走农户路线的镇民承包了大量土地,去年时玉和霍辞更是和一些商人展开合作,将镇外许多荒地租赁了出去,先进的耕种方式加上不断改良的良种,导致粮食产量严重溢出。

        光靠长安镇不到二十万镇民,根本消化不了。

        为了维护粮价,不让农民白辛苦,时玉和霍辞出手收购了不少粮食,好在有一键建房功能,分分钟建出粮仓,不然光修仓库都来不及。

        但是粮食放久了不好,正好趁着这次开分厂的机会,把这些积压的粮食清出去。

        对长安镇的人来说这些是陈粮,但对当地平民来说,却是一年都吃不到几次的食物,更不用说搭配美味的做法。

        当然,也不是白让他们吃,伙食费会从薪资里减去一部分,不多,但总归让他们有个意识,免费总不被珍惜,同时滋生惰性。

        吃完进厂的第一顿饭,大家又被集中进行了一次训话,在正式工作之前,会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培训结束有考核,如果考核没有通过,直接遣送回家。

        刚刚被美食放松下来的人们瞬间绷紧。

        阿娥和阿嫦握紧了拳头,一定要留下来。

        第83章八十三、报纸

        分厂开办的同时,长安镇也进行了一场招聘。

        招收记者。

        报纸需要新闻,而新闻需要记者。

        时玉和霍辞清楚知道记者的重要性,所以亲自起草了这场招聘。

        三分之二从学校挑选,学院已经毕业了两茬,第一年毕业的比较少,那时候大都送年纪小的孩子来,等过了一年,看到孩子的变化,许多人改了念头,将年纪大的也送了进去,哪怕只学个一年,也够了。

        尤其技术学院最受欢迎,不是所有手艺都需要花长时间,譬如厨艺,一些简单的很容易上手,对平民来说,学会一两样够他们去外面开店摆摊了。

        其次是文法学院,因为只有三年,教学速成,出来至少也能找个读读写写或者帮人计算的活计。

        当然,最重要还是学费便宜。

        最初开办技术学院和文法学院为的就是平民,所以学费压的很低,基本意思意思就得了,书籍长安镇有造纸厂和印刷厂能自给自足,桌椅板凳也有木工厂,木头都是现成的,白山上最多的就是木头。

        伙食也花不了几个成本,尤其在粮食泛滥后。

        肉厂油厂也都有,科学养殖导致养殖场的牲畜数量也连年激增,供应给学校并不取利润。

        所以孩子在食堂吃饭比在家还省,有些人单冲着这一点,咬咬牙,把家里的孩子都送来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窝全丢给学校,算下来,反倒还给自家省了粮食。

        在这样的言论引导下,导致第二年报名人数直线上涨,其中十几岁的孩子最多。

        于是新一届毕业生人数便十分可观。

        不过达到合格的还是少数,毕竟大多数只学了一年,成绩不错的是学了两年的,或者进学校前就有基础的。

        记者人选就从这些人里面诞生。

        还有三分之一从镇民里选,毕竟学生到底年纪小,人情世故方面比不上成年人,到时候跑新闻一老一少搭配着干活才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文明传播异世界 分卷阅读123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