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2 / 2)

+A -A

        谢太太并未多问谢莫如与之李家兄弟、苏不语相交之事,十五将近,谢太太身为命妇,将要进宫请安。

        虽说熟门熟路,每月两遭,谢太太亦不敢有半分懈怠。照例先将家中事交付两个孙女,谢太太在次子的护送下进宫。

        谢柏将要出使西蛮,虽是做为副使,可相对谢柏的年龄与官场经历,这亦是难得体面。原以为谢柏尚主之后仕途恐为艰难,不预柳暗花明,谢贵妃亦为弟弟高兴。母女见面,谢太太行礼,谢贵妃赐座,喝过茶,先叙问候,接着谢贵妃细问谢柏出使之事,笑,“我进宫时阿柏刚刚念书,一转眼,他都能为国效力了。”

        谢太太笑,“是。”谢柏出使之事,谢家阖府都为之欣喜,哪怕这差使是千里迢迢的苦差使,也是差使啊。

        谢柏刚刚尚主,与宜安公主十分恩爱,又为穆元帝器重,母女二人说起话来亦格外轻松。说了一回谢柏,谢贵妃方提及北岭先生在国子监讲学,谢莫如为李樵让位之事,谢贵妃笑,“莫如一个女孩子,怎么还到国子监去?”想她当年在家中比谢莫如受宠百倍,也无这等自由啊。

        对于谢莫如的行为,谢太太如今鲜作评价,倒不是谢太太对谢莫如的举动有所偏见,实在是谢莫如行事一时之间难辩深意。谢太太自认才能只限于内宅,所以也就不多管了。听贵妃闺女问,谢太太笑,“北岭先生有大名声,她想去,阿柏就带她去了。”

        想去,就带她去了。

        听到这种回答,谢贵妃都无语了。原来国子监是闺中小姐是想去就能去的。

        好在,谢贵妃今日亦不是要对谢莫如去国子监的事发表看法,她不过略一问,便将柳妃就此事在胡太后耳边敲边鼓的事告诉了母亲。谢贵妃道,“好在长公主明理,陛下与太后娘娘并未多想。”

        谢太太心下骂柳妃多嘴,不过,这也只能是在肚子里骂一骂就是了。谢太太笑,“娘娘放心,莫如既然敢去,她就有法子应对。”

        谢贵妃点头,原来娘家对谢莫如有这等自信,怪道给谢莫如这等自由。

        谢太太回府,难免跟丈夫提及此事。

        谢尚书冷笑,难怪依着开国公府的名头儿,柳妃都是生了皇子才挤进妃位。谢尚书道,“这事无关紧要,跟莫如说一声吧。”看来柳妃委实野心不小,不过刚晋妃位,就想动一动谢贵妃的位子。有野心不是坏事,野心太大,手段太蠢就要命了。

        谢莫如知道后倒没说什么,她更关注李樵一些。

        李樵借北岭先生崭露头角。

        不同于先时的恶名,他得北岭先生欣赏,很快与北岭先生成忘年交。有人提醒北岭先生李樵声名,北岭先生宽厚更超人想像,先生一笑道,“将心比心,我在七岁时尚不知唐三彩为何物,倘因此就断定一人是贤是愚,岂不狭隘?”

        北岭先生此言显然是有力度的。

        李樵处境立刻大为改善。

        李宣想趁热打铁请父亲永安侯带着兄长出去交际,以加重李樵身份,永安侯淡淡,“再说吧。”

        李宣道,“父亲与大哥分离多年,如今有机会正该多亲近。不然,生离了父子情分,岂不惋惜。”

        永安侯显然不欲谈及此事,将手一挥,“我累了。”打发李宣出去。

        李宣欲再劝,永安侯已闭上眼睛,眉宇间满是厌恶。李宣没敢再说,只得悄声退下。便是他与李樵非同母所出,此时对这位庶兄也不禁怜惜。

        李樵倒是无所谓,他住在永安侯府最偏僻的冬梅院,其实李宣初时给他安排的是离主院颇近的朗月居,未料刚搬进去,便收到永安侯的命令,吩咐他搬至侯府西北角的冬梅院。李樵没说一句话立刻搬至冬梅院,对于今日之事亦早有准备,还安慰李宣几句,“父子也得讲究缘法,我不得侯爷眼缘,并非一日。宣弟不必再为此费心,我也不想同侯爷相见。”李樵搬至侯府数日,父子两人还未见过。此亦为一奇事。

        李宣两头劝,千万叮嘱,“大哥,你可别在外头说这话。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千山记 分卷阅读122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