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姚寻
盛夏时节。
偏安一隅的酒楼之内,喧嚣一片。
在这并不算大的酒铺里,聚集了不少的人,虽各自盘踞着一桌一角,但所谈论的话题却无一例外。
宁王西征大胜归来。
大燕王朝脱自江湖,故而从建立之日起,民风就一直很开放。
但凡朝堂上有什么风吹草动,便是民众们最大的谈资。
更何况,众人眼下所身处的这座酒楼,也并非普通的酒楼,它的掌柜是名动京师的公子——慕容淮。
慕容淮,是相当绝妙的一个人物,用江湖百事通的话语形容,此子百年难得一见,他虽师出无名,可奇门遁甲、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轻功更是独步天下。他不是聪明,而是很聪明,非常聪明,但他所有的聪明才智都没有用在正途上,成日天马行空,对于整蛊他人,乱上添乱,他认了第一,就没人敢称第二。
京师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有慕容公子在的地方就绝对不愁没乐子。
且有坊间传闻,称慕容淮乃是百年前慕容王氏的遗孤,对于这个消息,百事通闻之,笑而不语。
酒楼内。
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大汉,仿佛身临其境般地说道:“听说宁王亲自率兵到达嘉峪关后,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准备,那些什么个大月氏小月氏的小国家就犹如丧家之犬,纷纷弃甲逃跑,那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另一大汉附和道:“那是,我们宁王是什么人物,他可是当年跟着皇帝陛下南征北讨过的大人物!”
“所以我就说,西域诸国是久没被打,皮痒了。”
“对对对。”众人无一不附和道。
“那依各位之言来看,宁王岂非比大皇子殿下更具帝王之相?”非常温润的声音,是从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发出的,说话的人,神色温和,飘逸俊秀,端的是一副好相貌。
此言一出,四周一片静谧,良久才有人响应。
有连连点头称是的,也有不敢苟同的。
“行兵打仗和治理国家岂能一概而论?”这一次的声音是连着方才说话那人的隔壁几桌传出的,只见那几桌上围坐着几个书生,有的年方弱冠,有的已过而立,不过面上的表情无一不是意气风发。
科举将至,天下学子汇集京师,想来这几位都是进京科考的莘莘学子们,开口的是一儒生打扮的人,约莫三十岁上下,手摇折扇,夸夸而谈道:“宁王虽然勇冠三军,但齐家治国可不比行军打仗,光有勇猛是不够的,大殿下宅心仁厚,文韬武略,是所有皇子中最治国之才的一个,连当今圣上也曾说过守江山者必辰殿下也。”
“这位公子言之有理啊,当年陛下移居太行山行宫,大殿下亲自出城相送,老朽曾远远看到过,那相貌气度,绝对的明君之相。”不远处一避暑的老者呷了口茶慢悠悠道。
“若说明君之相,二皇子也不妨多让。”科考学子那几桌中的其中另一位书生亦是站起道。
不同于刚才那位,这个人更为年轻些,一身装束也是随情随性,举手投足潇洒恣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