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1 / 4)

+A -A

        第二十一章上

        元熹三十八年春,齐王季容自刎于宫中,死前命人将其头颅割下,向逆臣献降,以求保全齐国活下来的老臣和王后太子等上百人的性命。

        郑侯虽残暴乖戾,竟当真不杀齐国的旧臣和季容的亲眷。

        之后,季容的尸首被移到秋阳宫,在那里,齐王的梓宫停放了整整七天。

        这段时日里,也没人见到郑侯从秋阳宫里踏出来过。

        郑国的臣子着急不已,郑侯方攻下临缁,当务之急,应当是将齐王的禅让诏书公于天下,即刻继位,稳定局势。

        末了,仍是韩绍出面,向郑侯进言。

        韩绍说的话,史书中也有记载:“世人言入土为安,齐王梓宫耽搁日久,不仅尊身腐朽,灵魂也得不到安歇。若是尊爱齐君,不若令其梓宫先入王陵,以安亡魂。”

        郑侯深以为有理。

        关于齐王的身后事,各家说法不一,但毫无疑问地,郑侯在齐王的后事上,给予了超乎当时对于任何一个君王死后配享的待遇。

        依照《礼论》,天子收殓为五椁二棺,诸侯用一椁三棺,大夫用一椁二棺。郑侯却给齐天子打造了九重棺椁,乃是六椁三棺,棺为紫木,椁为楠木,陪葬之神器宝物不可胜数,而其葬仪之隆重,完全比照史书里记载的春君苏阖死后的规模。

        这样的规格,便是功绩赫赫的君王也不配享有,谁又能想到,此等极致的哀荣,竟是一个篡夺君位的逆臣给予一个亡国之君的。

        齐王生前体恤百姓,素来俭朴节约,故比起先王们,其修建的王陵甚为简陋。

        郑侯先将齐王葬入修好的王陵中,而后就命人开辟钟离山,钟离山乃圣灵之地,除了春君苏阖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王敢把陵墓建造在那个地方,郑侯却令人大兴土木,动用了二十万奴隶,令他们在十年之内修造出一个宏伟的王陵。

        郑侯所建造的王陵,却只有一个墓室。那墓室颇为狭小,堪堪放下两座棺椁,使二者紧挨,于黄泉路上也常伴左右。

        如此劳师动众,耗费甚大,郑侯初初立国,此举实在大为不妥。为此,御史多番进谏。然而,郑侯不听谏言,一律仗毙。

        在死了第三个人之后,朝中就无人再敢进言。

        此外,郑侯亦为齐王亲书哀册,之后,在为季容拟定谥号时,才总算召开第一次朝会。

        韩绍曾在齐国拜相,如今重入齐宫,却做了另一个君王的宰辅。

        “不知国主为先王选定了什么谥号?”

        虽然已经入主齐宫,郑侯至今却仍未称王,故百官仍以国主称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鬼僧谈之无极 分卷阅读17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