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 (2 / 4)

+A -A

        第一张图,金块被敲扁成了不规则带着很多坑洼的金片;第二张图,一只被锤子砸到肿成猪蹄的手。其惨烈程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有看完了图的人都陷入迷之沉默,半晌才有人开口。

        ——一看就好痛。

        ——都叫你们不要随便以身试法了【在违法的边缘试探.p

        “叮叮”声不绝于耳,唐迎一边锤打着金条,一边还有余裕趁着金条足够粗,不需要集中所有注意力控制的时候,腾出空儿来给大家普及知识,“上回我们说过,这样锤打出来的金丝,比不上花丝工艺中拉出来的金丝细,因为锤子和砧板之间有空隙。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绝对。”

        “据说在南宋时期,就有一种叫做拍丝点焊的工艺。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首饰,金丝的细度是是明清花丝镶嵌都达不到的,而很多专家们研究之后认为,这些金丝是拍出来的。至于怎么拍的,无法考证。这种工艺如今已经失传,我们也只能从一件出土文物之中,窥见其鬼斧神工之处了。”

        这种拍丝点焊工艺似乎只出现在南宋时期,昙花一现。因为是宫廷御用,流传自然也不广。

        到了元朝,一个叫杨琏真迦的藏传佛教僧人,把整个南宋皇陵包括公侯卿相们的坟墓全都挖了出来,所得金银财物都用来修庙。至于帝后尸骨,据说杨琏真迦将之收集起来,于临安皇宫之中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日“镇本”,又将理宗赵昀的头颅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器。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随葬品自然也与生前用度一样,甚至犹有过之。而遭此大难,许多珍贵的文物被破坏,许多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的绚丽瑰宝被损毁,失去了继续流传的机会。

        唐迎这种捶打制成金丝的手法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跟传说中的拍丝点焊,自然是无法相比的。

        元朝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是个十分难以评价的朝代,游牧民族的破坏性远大于创造性,这使得他们四处征战,一度将国土扩展到历朝最大,但战争和掳掠,却也给中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难以弥补的遗憾。

        所以唐迎介绍完这些,气氛就变得严肃而沉重,一时间连弹幕都没人发了,只有唐迎手下“叮叮——”的声响没有停顿,一声一声,按照某种奇异的韵律敲响。

        直到唐迎锤打出了合适的金丝,放下锤子,所有人才从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中回过神来。

        焗钉已经准备好,接下来自然是用金丝将碎瓷片重新接合起来,修复整个瓷瓶。唐迎将金丝卷起来放在一边,然后取出瓷片。

        焗钉的常规做法,是像订书钉那样,将断裂处连接起来。但因为这些瓷片太碎,唐迎的办法是用金丝将之“补”起来,就像是用针线缝补布料那样。

        “焗瓷虽然经常需要再创作,让瓷器的‘伤口’不那么难看,为它添加一些雅趣,但修复讲究的却是‘修旧如旧’,也就是说,这种再创作不能破坏瓷器原有的风格和画面,喧宾夺主。”唐迎一边“缝补”一边道,“在这方面,金丝比焗钉要更好些。”

        她将已经补好的地方展示在镜头前,“只要在打孔的时候注意一点,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将金丝隐藏起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凸显出瓷器本身的图案。”

        不过现在只是第一步的修补,所以瓶身上处处都是裂纹,本身就是对图案的极大破坏,自然不会有多好看。所以在减淡展示之后,唐迎便开始继续埋头工作。

        纤细的金丝将碎瓷片串接起来,重新形成一只完成的瓷瓶。这种接续方法,只要不是再把瓷器扔到地上,瓷器绝对足够结实耐用。而即便以后想要更换金丝,再拆开也不会太麻烦。

        ——黄金虽然光灿美丽,但也会锈蚀,古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红楼梦》中薛蟠动不动就要把宝钗的金项圈拿出去“炸一炸”,就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氧化层,使之更加亮丽。金丝修补的瓷器,当然也有需要再次修复的可能。

        “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焗瓷的最后一步,将这些明显缺失的地方补上去。”唐迎将手中的瓷瓶放好,“通常来说,都是用鸡蛋清调和瓷粉来进行修补,再用同色的颜料将图案补上。而瓷粉当然还是原样的好,之前留下来的那些碎瓷,就正好用在这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盛世直播GL(穿越) 分卷阅读59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