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 (1 / 2)

+A -A

        再说云雁回,他向来是一个能花钱也能赚钱的人,早年就敢借钱高价买熊猫,毕竟对自己赚钱的本事有自信。

        现在也是如此,菜种下去了,大家伙的汗水流下去了,云雁回也琢磨着如何改善生活了。

        云雁回认为,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在收获之前,把大家对于种菜的怨念给压下去,做事总是要有张有弛的。

        云雁回向包拯建议,改善公厨——也就是机关食堂——伙食。

        包拯听了之后,松了口气,“这一旬来,我一直在想你何时会提出对伙食进行改进……”

        云雁回:“……”

        面对包拯这句话,云雁回也只能说上一句:“官人知我颇深。”他还是有那么一些私心的,开封府的食堂,实在不好吃啊!这些日子全靠带来的酱菜顶着了。

        按照此前的规划,菜地的进益完全可以抵扣掉食堂增加的成本,更何况云雁回还对包拯说,他并不会让食堂的成本增加得过多,做菜这件事,手艺比原料更重要啊。

        公孙策在一旁听了,却是机敏地道:“这可是第三件事?”

        “应该是吧,”包拯说罢,又道,“便是第三件事,又如何?”

        “观雁哥儿行事风格便知,有来必有回,有出必有进,即便是公厨改食单,谁知道内里有没有玄机呢?”公孙策极为机禁,脑子一转,便道,“不过,办得再好,难道还能去参加美食节不成?”

        云雁回羞涩地笑了笑,“公孙先生也很了解我啊,我这还只是一个念头,不一定能成,所以就没同二位说呢。”

        包拯无语,“还真有盘算啊……”

        云雁回说道:“我打听过了呀,各个衙门的公厨都不甚可口,也没办法,都是大锅饭菜,不是个个地方都如太学一样的。”

        公厨的菜何止是不甚可口,这属于比较委婉的说法了。现代网络上评价食堂菜属于中华第九大菜系,这时代背景换到北宋也是一样的。

        至于太学的肉馒头一级棒,这是汴京有名的啦,官家都夸赞过,导致极受民间追捧,太学生回家都不忘了带些馒头回去给亲友尝尝。

        不过,太学也就一个馒头出名了,人也不能顿顿吃馒头吧?

        云雁回想把开封府的食堂搞起来,虽不能对外开放,却可以在满足本府官吏生活品质的同时,吸引一下其他衙门的官吏……这也不失为一个创收的好方法啊!

        待到蔬果都长起来了,供应跟上了,那说不定都不用运到市场上去销售,直接公厨消化掉了。

        包拯:“这也行吗?”

        “试试看呗……”云雁回无所谓地道,“咱们就靠着皇城,多好的地理条件啊。”

        内外诸司都在禁中,那么多官员呢,都是潜在客户群啊。

        包拯又纠结,“虽然是好主意,但真会有人来吗……”

        公孙策盯着屋外在开垦的菜地,突然汗了一下,“那个,您最好用雁哥儿的思维来想这件事。”

        云雁回发现公孙策已经明白自己的套路了,于是笑嘻嘻地道:“咱们可是奉旨种菜,待到菜长出来了,您难道不要请官家吃菜吗?”

        包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七五同人)大宋小吏 分卷阅读78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