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7 (2 / 2)

+A -A

        枢密院的一听就知道包拯在怼他们,更是直摇头了。

        包拯嘴一撇,就差没说出来那句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仁宗撑着下巴,“唉,包卿这个主意是好的,只是枢密院的确……”

        包拯冷不丁道:“不是微臣的主意,这其实是——郑知院,的外甥的主意。”

        其他人都吓一跳,还以为他要说是郑苠的主意,连郑苠自己也从看戏状态转为惊愕,听到后面才知道是大喘气。大家不禁狐疑地看向郑苠,郑苠的外甥?这和郑家有什么关系啊?

        连仁宗也想了好一会儿,然后想起来,云雁回那厮不就是郑苠的外甥么。这个云雁回,也太小心眼了吧,才被他说过没文化,回去就憋着要弄个邸报出来。主意是好的,质量能行吗?

        郑苠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顿时无语。

        包拯,这是在现场拉人站队啊。

        不过郑苠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其实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当即说道,“这孩子不学无术,但是还算尽忠职守,能够有心为开封府做些事。”

        把郑苠拉下水,成了一个开始,在双方拉扯下,其他人也纷纷湿了裤脚,不得不参战。

        仁宗默默看了半天,等他们吵累了,才淡淡道:“好了,依我看,此事是个好事,便允了开封府办。既然枢密院无暇,那就请位老翰林代劳吧。”

        仁宗点的这位老翰林姓胡,当年以翰林学士知枢密院,年老后便潜心在翰林院做学问,带学生了,乃是两朝元老。如此一来,即便云雁回主编的邸报质量不行,老翰林也能看着点。

        仁宗自问,他对云雁回这小子够好了吧?

        而有了这么两重背景,便是枢密院的,也说不出什么来了。官家特批,但是批的人够资格,够身份啊,没得挑刺的地方。

        仁宗当即就把胡翰林传了来,要和他讲一讲这个审稿的事情,人家是老臣,还是要问一下意见的。如果不愿意,他也不能强逼。

        这时,枢密院那位又厚脸皮地表示,还没见过郑知院的外甥呢,叫来看看?

        大家都是当官的,吵完立刻就能笑谈了。

        郑苠笑了两下,“我也是许久没见到他了呢。”

        因为郑凌的关系,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两家已经和好——不过实际上,也的确缓和了很多。

        既然如此,就宣云雁回进来吧。

        待到云雁回进来后,大家才发现,郑苠的外甥如此年轻。

        “唔,好像没在朝中见过,现在何处为官,什么官职啊?”枢密院的问道。

        云雁回给长辈们行了礼,老老实实回答:“临时工来的……”

        包拯在旁边顺口补上了临时工的意思,“就是我招来的,无品无级之小吏,也没有参加过科举。”

        众人:“……”

        什么情况,郑苠家的小辈是要逆天啊,又是进翰林图画院的,又是去开封府做小吏的。

        仁宗微微笑:还没有让大家知道,不但没参加过科举,其实连书也不曾读呢。不过,人就是想办报纸,怎么了?

        关心了小辈没一会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七五同人)大宋小吏 分卷阅读187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