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 (2 / 3)

+A -A

        云雁回带着编辑们把稿子选了出来,进行编校排版,因为是第一期,还给包拯看了一下。

        包拯看到成品,比他想象中的更为好,甚为惊喜,“如此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可读性极强,若非只在府内派发,想必会热销东京啊!”

        想来非但是报纸,开封府许多东西,不也是热销东京的样儿吗?

        包拯极为满意,不但是对第一期开封府报,还是对云雁回。于是,报纸顺利地送到了胡老翰林那里去。

        本来云雁回还有点担心,胡翰林会不会对较为朴实的文字有意见,但是,老翰林出人意料的开明,他非但认为这是雅俗共赏,更认为有助于开化开封府的小吏们。

        “什么时候会发抄?”胡翰林似乎迫不及待想看到反应。

        云雁回都不知道为什么,他“哦”了一声,说道:“您审完就可以去开印了,至多三日就会发抄到全开封府。”

        因为开封府的特殊地位,所以云雁回准备印多一点,除却分给开封府的各级政府,还要备着其他单位来索要,毕竟他们的稿件,也会涉及其他单位的工作。

        “好,很好。”胡翰林陷入了沉思。

        半晌后,胡翰林才回过神来,“老了,人都不清醒了……小云啊,你过来。”

        云雁回莫名其妙地走近了。

        胡翰林:“老夫送给报纸一句话: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望诸君勉之!”

        云雁回感动状道:“谢谢先生,我回去便抄下来挂在编辑室里,给大家共勉。”

        胡翰林微微一笑,“去吧。”

        云雁回出了房间,低着头想了半天,一抬头差点撞到一名青年官员,他抓住这人,“仁兄,你是翰林吧?”

        那人吓了一跳,把自己的袖子扯出来,“是啊,怎么?”

        他警惕地看着云雁回,“你是什么人,怎么进来的?”

        “我是开封府的啊。”云雁回扬了扬手里的报纸,“来审稿的。”

        “哦……”青年翰林解除了怀疑,胡翰林要帮开封府审稿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什么事?”

        云雁回:“问下啊,您知道‘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是什么意思啊?我不是很清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七五同人)大宋小吏 分卷阅读191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