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舆论的趋势叫记者写了一篇普查论,直接言明登记人口发放身份牌的种种益处,呼吁各府各家向官府汇报登记各家人口,若有下人病逝、意外、赎身等人员变动,需得及时向官府上报更改等等。
并且表明不论是乞丐还是囚犯,都需要普查登记,发放身份牌,如此一来可防止山匪混入城中,也可防止冒名顶替等等。
有张瑄案与舆论造势,加上先前刘和一事清洗了朝堂,一些曾经亲近刘和但并没有参与谋逆的夹紧了尾巴,恨不能高呼万岁表明心迹,元清帝旨意一出,纷纷附和。
于是人口普查终于有了大进展,户部忙到脚不沾地,一户一户上门登记了起来。
元清帝同时对身份牌的作用做了延伸,日后凡出城、迁移、婚嫁、住店、买卖田产、当赎、通过四海物流邮寄书信快件等等,皆需出示身份牌,有些需户籍与身份牌一起,有些只需身份牌便可。
有了这些限制,这些官员勋贵以及富户们便不得不让下人们登记上册。
若如此还有人隐藏,元清帝也只能无奈,但有了身份牌限制,便是想用这些人来做些什么,也得先掂量掂量。
长安城天子脚下有户部直接普查,到了各省各府,便只能依靠地方官员的能力了。
对此元清帝也鞭长莫及,只能等日后身份牌发挥效用,众人慢慢形成登记变更的自觉。
开年之后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众朝臣们和百姓们都有些缓不过来,直到三月中会试放榜,终于给长安城带来了一丝喜气。
与此同时到了肃王的生辰。
第129章生辰
大魏会试在三月初,若按照以往的规矩,单考试便要考九日,而如今换了新的科考方式,只三日便足够了。
且考生不再需要接连三日待在狭小的考间里,也无需过夜啃干粮,只需按照发放的考试时间表做完卷子即可。
而如此一来,批阅考卷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原本会试放榜至少得需半月,常常是三月考试,四月才放榜。
而这一回,月初考完,月中便放了榜。
榜单贴出来的同时,报子们开始敲锣打鼓挨家挨户报信。
因着开年后闹出了一桩桩大戏,难得有了喜事,元清帝便特意发话让热闹一些,于是今年报子的队伍庞大,还特意叫人定制了锦旗,写上所有贡生的名号,表明是哪年哪月考中,吹吹打打亲自送到贡生手中。
“中了,中了!”黄贵气喘吁吁跑进四方馆,脸上欣喜若狂,“修哥儿,考中了!”
黄修心里松了口气,面上却还是稳重模样,端了水递给黄贵:“辛苦兄长,快歇一歇。”
“我们少爷呢?”一旁一个丫鬟急急问道,“我们少爷中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