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 (1 / 4)

+A -A

        【难道是皇帝真的不满意陆荣,所以想要推我出来打擂台?】

        元清帝挑了下眉,陆荣是这一届会试的头名,黄修还真猜对了,他确实对陆荣存有偏见,因为陆荣是刘和的学生。

        刘和一事他秉公处理,参与谋逆的诛九族,其余与刘和勾结做下违法之事的抄家流放,按律定罪,但也有如陆荣一般,只单纯是刘和的学生或门人,并未参与这些种种,并未定罪。

        只是其他人都羞愧离去,或者避开这一届科举,打算等下一回,唯有陆荣选择继续参考。

        其实陆荣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甚至极有才华,但他曾是刘和的学生,只这一点,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元清帝就不能将状元给他。

        原本他是打算在第二第三名之间挑选一人,如今冒出来个黄修正好,拿他这篇文章出来,也没有人会不服了。

        答卷时间为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小太监们收了卷子,分序放好呈上来,元清帝挥手叫考生们去侧殿歇息,他一个个开始阅卷。

        元清帝之前,殿试需得两三日后才会宣布名次,他亲政后直接改为当场批阅,待考生们用完午膳就能得到结果。

        此回参与殿试的考生有二百三十六人,原本会更多,但因刘和一事牵扯到了不少人,许多举子都选择避开这一届,等下届再考。

        二百三十六份试卷,元清帝不可能逐字逐句全部看完,基本看过开头几段不符合题目或者只顾堆砌辞藻便通通撂到一边。

        然而这样的考卷占据了近半,不由叹气,这是他亲政后第二次科举,头一次他信心满满,却铩羽而归,入他眼值得他培养的亲信并没有几个,挑出来的几人放到翰林院磨砺,三年过去,也都泯然众人,叫他失望。

        更别提有些依附了刘和,他倒是希望太傅能教导一些学生出来,然而太傅为了避嫌,早已不再收徒。

        不过这一回却不能避开了,他打算开办一所学院,叫代表刘愿的季行走出面,太傅为院长,真正开展新学。

        他所打算开设的新学,除了君子六艺,添加数学物理等几个容易立刻实验的科目,施行半军事化管理规则,先从慈幼局的孤儿开始,待书院名气渐起,再招揽名儒,放开名额。

        刘愿身份有碍不能真正出面,再者月初他身体好转后就被辽帝召了回去,至少得两月后才能回来。

        皇叔假扮的季行走也不能时时出现,所以便需得太傅出面,至于老师,翰林院多得是闲置的进士,便让他们去教导孤儿六艺,也能得个好名声,新学方面,资善堂里年纪稍大些的学生完全可以担任,一年的学习,基础知识他们已经滚瓜烂熟。

        他也不求所有孤儿都能立刻掌握高深的数理化生知识,只希望能给他们建立一个基础的认知,若真有天赋极好的,再挑出来详细教导。

        元清帝还有更长远的野望,他希望日后每一个学科都能有相应的学院,好比现代的农业医科等专业大学,甚至厨校技工等,百姓们哪怕不读书,也能选择想要学的手艺。

        这样一代代传承,哪怕有一日大魏不在,一些手艺也能保留下来,不至于像穿越者们所说失传。

        当然目前只是设想,想要实现还得一步步慢慢来。

        言归正传,元清帝快速批阅试卷,倒也挑出了几个不错的,陆荣确实有才,他的文章与黄修的侧重点不同,黄修看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有在私盐上着墨太多,直接给了他盐改的办法,陆荣则紧贴题目,阐述了如何遏制现有的私盐,终究稍逊一筹,但他提出的点子也极有参考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 分卷阅读134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