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五两一个的金裸子,共二十个。
“笔锭如意”五两一个的银裸子,共四十个。
新制铜钱一千个,大明宝钞三千贯。
吴有为看着所谓的“大明宝钞”一直“呵呵”了。
大明宝钞在后世也是赫赫有名的,因为它是历朝历代以来第一个广泛发行的...纸币!
广泛到后来,都泛滥成灾了。
大明宝钞最早乃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
当时制造宝钞的原因,是因为大明缺铜,缺的厉害。
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又发行小钞五种,即拾文、贰拾文、参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
永乐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
永乐二年(1404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
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
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
宣德七年(1432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
正统九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据说当时的情况都已经达到了“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的地步;
一直到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
因为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
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
虽然现在是成化元年,可也不能拿如同废纸一样的大明宝钞来糊弄他吧?
“老爷,这....?”林管家看着老爷盯着那一摞大明宝钞,后背都发凉了。
“留着....环,留着这个。”吴有为幸灾乐祸的道:“等吴府有喜事的时候,当礼金送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