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军的人,那里很苦,而各地的军队疲乏的多,精英少。
军队,是最烧钱的存在。
而大明的国库,一向很....
“是啊!”吴有为仰壳儿躺在太师椅上:“钱呐,钱呐。”
“可有办法丰腴国库?”万通问他。
直觉告诉他,这个人,有办法。
“有,就是没办法实行。”吴有为撇嘴:“说了还不如不说呢!
万通沉默了一下,他这个问题也问的很超出他的职责范围了。
“咱们再说担架吧,除了我做成那样的,还能有折叠担架,这个更方便,行军的时候,或者运输的时候,可以缩小空.....”吴有为继续侃侃而谈:....还有药品,这个药品也能起到消毒的作用,不过最好的是酒精。
“酒精?”万通想了想:“可是酒露?”
酒露?
吴有为想了想。
在古代的华夏大地上,由于历史悠久,地域不一,留传下的蒸馏酒的名称很多,但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白酒”这一名称却不是指蒸馏酒。
前面已说过它是一种酿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现代,才用白酒代表经蒸馏的酒。
吴有为记得古代文献中蒸馏酒的称谓主要有:
烧酒、烧春,始用于唐代,但是唐代所说的烧酒,烧春是否指蒸馏酒还有争论。
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
到了元代,虽然它只存留了九十年的国祚,却发展酒业很快。
阿剌吉酒(元代《饮膳正要》);
南番烧酒(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原注为“阿里乞“);
轧赖机(元代《轧赖机酒赋》);
法酒(明初《草木子》,原书又称为“哈剌基”);
但是在后来的考古学中发现,元代的那些酒名字翻译过来,就叫“酒露”。
“不过酿酒太耗费粮食了。”万通不同意道:“酒露现在一坛五斤装的就要十两银子。”
吴有为咋舌,这么贵呀?
“而且军中不许饮酒。”万通更打击吴有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