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分家也分了,分宗也分了,废后跟你没关系了,吴府也倒了,你是不是该收收心,好好读书了?”去年四月份之后,吴有为就一直忙的跟个蜜蜂一样,到处托关系,找理由,终于在废后之前折断了跟吴府的关系,但是去年废后影响甚大,这才一直低调到现在。
但是这都过去这么久了,还不为会试做打算吗?
“是的,学生这两日也正在想这个问题,请两位座师帮学生在翰林院找一些往年的资.....”吴有为开始他的计划了。
其实很简单,在后世经历过应试教育的他,第一想到的就是找资料!
然后?
然后融会贯通啊!
这还不简单??
历届考题就是风向标。
虽然两任皇帝的品味肯定不一样,但是能在恩科那里看到一些影子。
加上他还有个b,他知道张升是未来的状元,张升读什么书,他跟着就行了,大不了俩人一起研读呗!
最多加个杨一清。
那货也是个聪明人。
他这么一说,两位座师果然满意了,他不是没有读书的心就好。
于是几日之后,吴有为就得到了两大车的各种书籍、历届考卷以及两本秘籍。
这两本秘籍是两位座师给他的,说的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任会试主考的翰林院里的几位老翰林们的性格,文品以及爱好等等。
例如有的翰林就不喜欢华丽的辞藻,只要贴切实际就好。
有的翰林却重视诗才、重视文笔、重视人文面貌等等,各不相同。
如果是喜欢华丽范儿的,你就得写出唐诗的华丽;喜欢委婉的那就照着宋词的范儿来....
吴有为拿了东西回去整理了一下,然后趁着去接小侄子的时候,拿去跟张升好好聊了聊,然后张升就去找了杨一清,三个人一起,带着小吴琼回了莫灵山庄。
俩人住在客院,三天的时间,一直在看那些资料,三天后,三个人带着小吴琼回了京中。
吴有为将所有的考卷做了归整,列出好多注意事项,以及各种类似的地方,等他们考试的时候,就能用上了。
知道吴有为将东西分享给了张升和杨一清,坐在一起品茶的陈鉴和刘宣都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