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人谁会这么放权啊?
于是这俩人这就说定了,第二天来县衙上班。
而吴有为又跟两位说了说七月半的法会。
最后派人专车送了两位回去,并个人捐献善款,寺庙和道观都是一一百两,附赠百斤稻米。
等到了第二天,俩人果然来了。
“县衙拨了一个小院子给你们俩当办公地点。“吴有为亲自领着他们俩到了一座小院子里:“这里便是宗教办事处,你们俩就在这里办公。”
这座小院子里有正房五大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倒座房四间。
院子不大,但也是新搭建的不是?里头什么设施都全,连假扮过夜的班房都包括在内,本来建设的时候,便是每个职位都有份,又多建了八个小院子,吴有为这是未雨绸缪,想着日后有所增加了,衙门里也能转悠的开。
他们这个小院子有两个正式职工,就是他们俩;其次有两个外聘的公务员,负责协助他们工作。
另有专门人士负责打扫卫生,当然,他们的桌案之类的得自己动手,保洁人员只负责地面和外面的院子。
“好好好!”这俩人倒是不挑剔。
“你们的任务也不多,就是管理一下宗教事宜,堪合度牒。”吴有为介绍了一下他们的职责:“大到各个庙宇的情况,小到香烛的质量,以及有某些人想要出家,理由呢?堪合这一块很重要。”
不能肆无忌惮的谁想出家就出家。
历朝历代对于方外之人都很宽和,虽然大明暗地里也很防备宗教,但是明面上还是敬重这些出家人的,例如出家人是不服劳役的,这一点就很让人心动。
上海县因为吴有为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水泥混凝土的出现,官道上清一色的水泥大路,堤岸更是用青砖水泥一次性搭建成功,没了繁重的劳役,每年那点规定的劳役时间,也就是清理清理黄浦江的淤泥而已。
而且黄浦江通海,只要将淤泥清出吴淞口,到了大海里,自然,海水就会帮忙解决了。
安顿好了这两位,吴有为就回了他的办公室。
房子上了梁,就得赶紧上房顶了,眼看着六月份尽了,七月这里正是热的时候,且七月份乃是早稻收割的季节。
双季稻成熟的快,农时就紧张了一些
吴有为这边忙着,万通那边也不闲着。
汪直到了地方,他就让人带着他可劲儿的看,想去哪儿去哪儿。
同时,万通根据吴有为的那些后世军队的理论,找了不少吴有为的学生们,让他们没事的时候,就教导一下这些人思想品德。
当然,是忠君爱国的那种,包括大明的利益高于一切等等洗脑的言论,务必要打造出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
还有什么“不抛弃,不放弃”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