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制作出来的首饰,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再加上鸟羽的自然纹理和折光呈现出的幻彩,使整件作品呈现出生动的颜色变化,美不胜收。
然而正宗的点翠工艺,所使用的羽毛,仅有两只翅膀上各十根大条,以及尾羽八根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只有二十八根羽毛可以使用。而在取走羽毛之后,翠鸟往往很快就会死去。
即便在古代,也有许多帝王屡次下诏禁止捕猎翠鸟取羽,建国后翠鸟更是成为国家级保护动物,近些年来更是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不可能再用于首饰制作。
不过古代之所以重这种颜色,也不过是因为其独一无二,是人工制作的染料无论如何无法企及的,而且翠羽还不会褪色。
说到这里,唐迎解释道,“古代染料很贵,因此富贵人家多以穿着颜色艳丽的衣物为傲,平民则只能穿着原色的布料所制衣物,称为‘白身’‘白衣’。同时这些衣服也只会穿一两次,因为没有好的固色剂,衣服只要过水就会掉色,越是艳丽的颜色,褪色后就越不好看。所以大家经常会在文学作品之中看到主人赏赐下人自己穿过的衣物。”
可想而知,不会掉色的翠羽会显得多么珍贵。
但是实际上,作为有机物,翠鸟的羽毛能够保持色泽鲜艳的时间也不过百年,看那些出土文物可知,根本不可能“永不褪色”。
“而到了今天,工业高度发达,不管什么样的颜色都能染出来,深浅浓淡完全符合标准。所以,到了现代之后,通常会使用蓝色的绸缎或丝带来取代翠羽,制作点翠首饰。”唐迎说到这里,从旁边取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几块绸缎,颜色完全是根据她的要求调出来的,由浅至深渐变,色泽亮丽,几可乱真。
在场的观众也许听说过点翠首饰,但没几个人知道,原来并不是有这种绿宝石,而是用羽毛来做为衬托。每一件点翠首饰,都可以说是建立在翠鸟的生命上,这就让很多人无法接受了,纷纷在弹幕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甚至直接掐起来。
好在随着唐迎的解说,他们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翠羽作为原料,又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注意力这才慢慢转开。
不过因为这个原因,气氛还是显得有些沉重,大家也没心思开玩笑了。
唐迎的解说还在继续,“除了寻找翠羽的替代品之外,还有另外一门手艺代点翠而起,由清朝开始高速发展,在清末民初流行起来,那就是烧蓝。”
烧蓝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说是“珐琅”或者“景泰蓝”,那么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事实上,在九十年代之前,还有另一种中国大众所熟悉的工艺,与烧蓝有关,那就是“搪瓷”。
在金属外面涂上一层涂料,再将之放入火中烧制,涂料融化之后再冷却凝固,如瓷器者就叫搪瓷,如色釉者就是景泰蓝,而珐琅则是如玻璃质地。
因为这种涂料是从古称拂菻、佛朗机的地方传入中国,在景泰蓝出现之后转为“发蓝”,最后在清代演变成珐琅。最初珐琅也是清代宫廷御用,其后民间开始烧制。
“具体到花丝镶嵌上,既可以涂上涂料烧制珐琅,也可以镶嵌宝石。我们这个如意形的簪子,要使用的是点翠工艺。”材料已经齐备,唐迎重新在桌前坐了下来,“为了能让翠色完全展现出来,所以镶嵌使用的多是切割之后的水晶,不过我们有大富赞助,而且簪形并不大,因此用的是钻石。”
——大富!
——你大富还是你大富【
——忽然想起一句俗话: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