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济回头,口气无奈的说道:“我是真的不知道你是谁,不要再来了!”
满心欢喜的去,碰了一鼻子的灰回来。
冯思远去了王峥那里,王峥放浪形骸了一整夜,此时刚刚偃旗息鼓正在修生养息,被他从被窝里抓了出来!
他昨天晚上嘱咐王峥帮自己打听这个李弘济,王峥不愧是京城公子圈里厮混的人物,即使是在勾栏里风流了一夜,也还是有了结果。
王峥问:“你是要为自己报仇呢?还是想讨好你的那个太傅本家?”
冯思远奇怪的问:“什么意思?”
王峥打了个哈欠,说道:“不打听不知道,稍微一打听,那个叫李弘济的最近还真是有点风头,前段时间城隍庙修了个殿,也想附庸风雅的请冯太傅给题个楹联,这不是正赶上会试,若是有冯太傅这个当世大儒的加持,光今年赶考的士子就能多添几万两的香火钱。冯太傅何等人,皇上想求个对子都要看冯大人的心情,自然是不屑于给一座城隍庙题对子,那老道士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了,居然送了一千两银子过去,当时便惹怒了冯太傅,冯太傅便说了句‘往来名利之所,沾其灰则毁吾履!’,谁知道没过两天,城隍庙就挂了一副对联‘善来此地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这不是骂冯太傅吗?
其实这也就是件小事,冯太傅没怎么在意,但是冯太傅的弟子们看不下去了,居然去找写那对联的人理论,其实到这也没什么大事,无非就是李弘济这人想借着黑冯太傅拔高自己的名望,没想到居然有歹徒半路截杀这个叫李弘济的,也是那杀手蠢的要命,居然被李弘济擒住了送到了府衙里,那杀手还信誓旦旦的说是一个书生给钱让他干的!
就在大考的前几日,现在官府还在查呢!
现在无论是什么私怨,你都最好不要去招惹这个李弘济了,先不说他的事正闹得满城风雨,就光他的身份,同你我一样也是今年的士子,也不知道蜀地的官员是怎么选的,选这样一个无才无德的人,而且听说这个李弘济是在寺庙里长大的,你说他不去当和尚,非要来考功名,还去当什么泥瓦匠!真是把读书人的脸都给丢尽了!”
他居然也是今年的士子,这么说那日在贡院门前看见的的确就是他。身上有功名的人和普通的平民百姓不一样,就算是他中不了进士,回到县里,也能担任官吏文书。
越想越心凉,仿佛下一刻墨梅就离自己远去。冯思远一把握住王峥的手,吓得王峥手里茶碗哗啦掉在地上。
“王兄,这次你必须得帮我!”冯思远虽然饱读诗书,却不是什么善类。
这天李弘济正在给人测字,忽然来了一队衙役将他捉了走,并且从他的摊子下面搜出一袋白花花的银子,足有上百两。
衙役锁着李弘济带着那些赃物上了公堂,府衙外围了满满的百姓,府尹大人端坐于公堂上,公堂最上方挂着“明镜高悬”的匾额。
“跪下!”一个衙役踹了李弘济膝后退一下,将他按在地上,身旁跪着一个中年人,商人打扮,李弘济见过这个人,大概一个时辰前这人找自己算了一挂,他见这人神色慌张,两只滴溜溜的眼珠子在自己摊位前乱转,便觉得这人不怀好意,批了个‘心怀不正,事必不顺!’,这人看到这八个字,慌慌张张的就走了。
“青天大老爷,就是这个人,你一定得为小民做主呀!”那人指着李弘济朝府尹大人哭喊道。
衙役把从李弘济摊子上搜出来的证据呈到府尹大人案上。
府尹拿起来看了看,又让人呈给那个商人,问:“这可是你丢的钱袋?”
那商人急忙点头“是,就是我的,草民姓吴,这个钱袋上还绣着一个吴字!”
听完商人这话,府尹大人惊堂木一拍,喝道:“李弘济,你可认罪?”
此时,冯思远和王峥就混在府衙外围观的人群里。见冯思远忧心忡忡,王峥安慰他道:“放心吧,偷盗上百两银子本就不是小事,更何况还是今年的士子,只要这次坐实了,他必定会从今年的士子里除名!”
第11章惹上官司
李弘济非但没被府尹的喝问吓到,居然在公堂上站了起来,光明正大看着府尹说:“我是今年的士子,有功名在身,在堂上可以不跪!”
大宋官家为了笼络文人,规定有功名在身,在公堂可以不跪,更不能动刑。
府尹气的咬牙,冷笑道:“好,就且让你站着,等会除了你的功名看你还有什么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