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炎热非常,仿佛潮湿的云雾被无形地阻隔,雨线分明,所以这里的人都活得铿锵有力。道路两旁有有卖山楂茶和酿竹笋的,摆摊的老妪,拿一把蒲扇,艰难地扇动着。老妪生意惨淡,落魄营生,林月野扔掉手中的竹签,三两步走到她面前,蹲下来,笑嘻嘻道:“阿婆,这天太热了,买一筒你的山楂茶解解暑。”
老妪抬头看到一个相貌清俊的少年,对上他亮闪闪的眼睛,慌忙道:“有,山楂茶有。”
林月野接过老妪递过来的竹筒,道:“那谢谢阿婆了!”
他将竹筒递到嘴边,“咕咚咕咚”两三口就灌下了肚,用袖子擦擦嘴,然后俯身对老妪道:“阿婆,可否将这竹筒送与我?”
老妪慈祥地冲他摆摆手,“小公子若想要就拿去,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林月野攥紧手中的竹筒,直起身,望着远山尽头,半晌,他说:“阿婆,我要走了。”
老妪抬头看他,林月野歪歪头:“可能以后再也不回来了,阿婆你会不会想我啊?”
老妪张嘴想说什么,突然客栈老板走了过来,递一坛酒给他,与他并肩站立。
“接下来打算去哪?”
“越州。”
客栈老板诧异道:“你要去南方?”
林月野扬扬眉:“你这就有偏见了,南方哪里不好?”
“我没说不好,就是觉得太远了,你这一去不知几时才能回来。”
林月野道:“我不回来了。”
“不回来了?”
“嗯。发配到这里两年多了,见惯了黄尘古道,倒想看看南方的烟雨迷蒙。”他抱起酒坛子豪饮一口,“正好激发一下我沉寂的才华。”
“才华?当初不就是这所谓的才华害了你?”
林月野哈哈一笑:“有什么办法?我就是靠这个吃饭的。”
客栈老板叹一口气:“既然你决定要去越州,我也不能拦你。只是作为兄长叮嘱你几句,以后多收敛一些少年意气,有什么事别强出头,学着稳重一些。”
“好了掌柜的,我这都要走了你还不忘唠叨我几句。”
林月野是一个失意文人,生于济州巨野,长于书香世家,少年成名,作诗弄词尤喜柳永绮媚之风,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之,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宋徽宗宣和二年,林月野十五岁,登进士第,授西京灵台令、太常博士,后一路青云,一年不到,竟官至翰林院编修。因其年少轻狂,风流意气,且常留恋花巷,多作艳语,为一般士大夫所不齿,几经弹劾,被贬湖州;后又被小人陷害,陷入党争旋涡,几乎丧命,远谪檀州。
林月野谪居在檀州的一个边陲小城,如今已经两年。旧党得势,他被起复召回,可是少年人潇洒恣意,不愿再回京受拘束之苦,他与当地州判交好,这州判就帮他假造了个死讯传回京城,他便找名人异士易了容,更名改姓,打算到那烟柳繁华之地去游历一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