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2 / 4)

+A -A

        一开始大家怼的还挺激烈,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就差动手了。但自从宓夫人突然被遣送回宫之后,他们就安分了许多,见面也就指桑骂槐地冷嘲热讽几句,不敢闹大了,怕给皇帝知道。

        行宫里妃嫔就那么几个,如果一天一个的话,算下来平均每人都能得几次宠幸。这么高的频率是在宫里不敢想的,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可不想错过。

        为了圣宠,就暂时忍了那些女人吧。

        女人们学乖了,皇帝陛下也轻松了很多。他是不懂这群女人干嘛老喜欢拐弯抹角地吵架,当着他的面也吵个不停,听着就烦人。

        早知道送走一个刺头效果会这么明显,他来的第一天就该把沈雨晴送走。

        不过也只能心里想想,皇帝陛下还是怕某人打击报复的。

        来行宫的第九天是七夕,乞巧节在大晏算“小情人节”,正月十五的元宵是正经的情人节。大晏关于七夕的习俗和大唐不太一样,在这里,七夕要看水上花灯,而元宵是陆上花灯。

        行宫里的宫人们早就将花灯沿着行宫里的小溪流水放置好了,河岸边隔一段就悬挂着一盏方方正正的祈福灯,而水面上则不断有各种形状的花灯顺流而下。

        这里的地形奇异,流水曲折迂回,从山上流往山下,会进入淮京城内,最后并入长江。数不尽的花灯从上游放入水中,一直飘出行宫,进入淮京。

        这一条小河是淮京里有名的祈福河,河很窄,淮京的百姓们会在河岸上用带勾的长棍捞取花灯。每家只能捞一盏,花灯上写着不同的祝福语,带回家挂起来,等中秋过了再取下来烧掉,寓意是保佑家中子嗣安康、姻缘顺利。

        妃嫔不用从溪水里捞花灯,百姓捞是因为这花灯是从皇家行宫里出来的。但凡牵扯到皇家,自然是不一样的。妃嫔们是需要往水里意思意思放一盏自己做的灯,走个形式。

        手工不咋样的沈贵妃自然不会亲自做花灯,一般来说妃嫔所谓的“亲手”也大多水分十足。基本上都是让宫人做得差不多了,自己上去写两个字、画一两笔,只要动手了,就变成“亲手”了。

        沈贵妃也是如此,等巧手的满星姑娘做完花灯,她把蜡烛往里一放,再丢给满星,就没她什么事了。而满星则要把蜡烛固定好,然后交给贵妃娘娘,让她亲自放到水里去。

        “走了晴曦,咱们放灯去!”沈雨晴招呼道。

        晴曦拎着一盏没点燃的小兔子灯,乖巧地任由沈母妃牵着手往溪边走。

        他们到的时候,众人基本上已经齐了。皇后一向喜欢早到,而皇帝今日因为和其他妃嫔一起,所以也提前到了,于是沈贵妃成了最后一个。

        大家习以为常,没有过多地关注她,只多看了两眼晴曦。

        陛下疼爱这个女儿,如果谁争取到了晴曦公主的抚养权,基本上就得到了一个邀宠利器。可惜被沈贵妃抢了先,就是不知道她能养晴曦多久。

        放灯需要帝后先来,不过在放灯之前,还会有太监唱祝词。趁着这个功夫,沈雨晴小声教育晴曦:“看到你父皇了吗?在这儿干站了半天等我们。”

        晴曦点头,也小声说:“看到了。”

        “所以你悟出来了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贵妃的家养皇后 分卷阅读34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