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咂嘴道:“怕是活不了了。”
俞生道:“万幸街头有个卖粥的大伯,见他可怜,给他喂下一碗打了鸡蛋花的米糊,再佐些鸡骨头汤。那米糊金银交融,绵柔可口,加之鸡汤鲜香浓厚,这才把那一口气吊回来。”
众人各自唏嘘,当中也有个俏皮的,不合时宜的道:“俞生,听你讲的好像这汤粥就放在我眼前似的,我都听饿了,不行不行,今天晚上回去我也炖鸡汤喝。”
东华缓缓摇起扇子,沉默不语。
俞生道:“小和尚跑到另一个城池,化缘度日。他勤奋好学,加上本来也有天资,日复一日在当地有了一点名气。过了几年,小和尚长大了,当地有好善的,捐钱修庙,推他做了住持。这故事讲到这里作为结局,也算圆满。可我讲的故事,没个波折怎么成。”
还是那天晒太阳的老婆婆插了嘴:“俞生你讲了那么多的故事,就这个,我不想让它有波折,那小和尚一辈子这么过也挺好的啊。”
俞生附和的笑了笑,却没有接受她的意见,继续往下讲:“有一天,城里来了个大官来视察。这大官威武气派,身份尊贵。因这寺庙有些灵验,大官来庙里进香,刚好撞见小和尚。小和尚见了这个大官,尚觉得有些眼熟,这大官便已先认出了小和尚。你道他是谁?他原来是当年的那个富豪!”
“哎呀!”“可惜了!”“这……”
此言一出,四周皆响起了惋惜之声。
俞生依旧用那听不出真情实感的语气讲道:“这个富豪不知用什么法子当了官,不过这样狡猾奸诈的人,能使些手段一步步登上高位也并不奇怪。小和尚这些年来潜心佛法,越是悟的深,越是对当年的罪责无法释怀,心中日夜煎熬,他知道,这其实是他的魔障。小和尚终于认出眼前之人,自忖时至今日,富豪官职在身,会有所收敛。他便找去要富豪给他一个说法。其实他不是为了争当年那口气,不过是为了这辈子能心安罢了。岂料这富豪怕小和尚将当年的事传出去,于是痛下杀手,将这小和尚活活打死,之后用席子裹了尸首,拉到深山里喂了野狼。”
一片愤愤的咒骂声又响起来,在围观者中此起彼伏。
东华将扇子一顿,脑子里闪过一丝线索。
这个小和尚的结局,竟和俞生原定命格的惨死结局是大致相同的。
待人群散去之后,东华这才凑过去赞道:“俞先生这故事讲得真好。”
“公子喜欢便好。”俞生站起身,微微一笑,“今日公子可还是来选书的?我这里还有。”
东华目光闪了闪,摇摇头,也笑道:“昨日那一本还未看完,今日是专程来听故事的。我知道先生这里的规矩。”说罢,放下一粒碎银,随手拿起一幅画。
俞生视线在碎银上飘过,道:“如此,便多谢公子捧场了。”极其从容的捏起碎银,放进钱匣里。
东华试探道:“先生这故事日日不断,不无精彩,敢问都是自己编的么?”
俞生道:“自己编的极少,绝大多数是听来的,我转述时,会再加以渲染与改编。”
东华点头道:“那这些故事可有其人其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