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 (2 / 3)

+A -A

        也不知道下达命令的他在暴民眼里是何等的令人憎恶。

        城郊军营外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陆清吟还尚未得知,眼下他有些顾不过来了。年上旬传来消息,国君知晓赈灾款项的不知所踪,大发雷霆,震怒之下命相国彻查。并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暴动已经烧到了京城外。

        大批流民聚集在京城郊外,被卫兵拒之千里,连城门都进不去,更别提温饱以及取暖问题。寒冬将至,如果燕国不采取有效措施,那将是白骨露野,处处是惨相。

        年上旬询问他的意思,是煽动流民还是静观其变。

        这两者陆清吟都不想选,他想,一国之君再怎么昏庸,也不至于将百姓坑害致死吧?虽说燕国国君过于谨慎小心,但在国事上却从未发生过偏差。这么大的纰漏是怎么发生的?

        不能怪陆清吟想不通,因为国君自己都想不通。赈灾款项的折子早早就批下去了,他还声色俱厉的要求快马加鞭的处理,结果处理出这么个结果,他气极反笑,大概是好脸色给多了,底下人都忘了他是一国之君。

        正当国君对着满朝的文武大臣暴跳如雷时,城门尉报上流民情况,国君再次一跃三丈高,他抖着手指着满朝低着头研究地面纹理的大臣们,“好好好,不将此事解决了,你们就等着人头落地吧。”

        言犹在耳,人已经气势汹汹的甩袖离去。

        剩下满朝的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相对无言。哪怕有话想说,也不能在朝堂上说。

        国君被一叶障目的可怕,他丝毫不知下达给胡凉伟的明旨被掉了包,原本指明让胡凉伟安置好灾民的条子,被移花接木成了杀,酿成的惨祸正插着翅膀飞向燕国遍地,就连犄角旮旯里都听闻了此事。

        如此一来,燕国的内乱正式拉开序幕。

        京城外还未得到安排的流民率先发动了暴动,他们万众一心的将城门撞开,一群群魔乱舞般的流民迅速占领了城内百姓家,将能吃的、能御寒的洗劫一空。这家抢完接着抢下家,遇见反抗的,借着求生欲望将人打倒在地。

        人总是在危难时候突破极限,这群流民也不例外,他们感到热腾腾的饭菜在召唤他们,听见温暖如春的室内在召唤他们,他们疯了。城太守也疯了,他觉得还是趁早跑路比较好,免得被流民乱刀砍死。

        国君得到消息已经晚了,文武大臣跑得差不多了。就剩下有气节的和跑不动的,纷纷进宫求谏,国君当了快二十年的统治者,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如果不是还有几个惦记着他的忠心耿耿的大臣在,他怕是要成为史上第一个被抛弃到流民堆里,被流民踩死的亡国君了。

        现在再跑已经晚了,各个出城口都被流民占领,他们见到个身穿华服的人,就抢一个。宁可抢错一千,不肯错过一个。手段狠辣的像是经过千百万回的训练。

        国君面如死灰的看着殿内老态龙钟,走一步都要喘上十口气的大臣们,不禁悲从心来。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能拯救他?燕国的气数就这么败了吗?他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事情是怎么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的。

        一桩简单的先干旱后旱涝的灾情,顷刻间颠覆了他的王国。

        “将军。”年初急匆匆的进来,捏着刚从燕国京城发来的新消息,“京城来的。”

        陆清吟眉头紧皱,在思索怎么平定暴动,边界越来越混乱,时常有燕国人挑衅闹事,试图以此踏进楚国内。他为此很烦恼,这和姚湘湘原定的计划不同。

        “什么消息?”他在燕国地图上圈圈画画,做着稳打稳进的进攻点。

        “燕国国君,在行宫内焚火自尽了。”年初轻声道,“连带着进宫谏言的几位老大臣,一把火将那片行宫全部烧光,后宫嫔妃死的死,跑的跑,基本没人了。”

        “消息可靠吗?”陆清吟停下笔问。

        “嗯,是留在宫里的暗点发出的。”年初回道。

        陆清吟没说话,曾和楚国并肩而立的强国,就随着这一把火烟消云散。燕国的灭亡从陆清吟被俘,国君袖手旁观开始,就渐露端倪。

        国君亲手为亡国埋下了种子,想陆清吟半生征战,为保燕国边界平安,常驻边界两三年是常有之事,国君奖赏给他的爵位赏赐,理所应当。却因为他的过于谨慎,设想陆清吟功高盖主孔有谋反之心,狠心屠杀大半军权掌握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论收集讯息的姿势[快穿] 分卷阅读16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