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廷与燕青返回杨家时,恰好碰上这一批新进的丫鬟小厮,那些半大
不小的孩子睁大了眼看着这两个衣饰不凡的人,倒也不怎么怕,更有胆大地低笑,“真好看啊。”
总管见到了,连忙走过来,对着杨书廷鞠身行礼,“少爷,你回来了。”
后面一堆的孩子也跟着有模有样地行礼,脆生生地喊,“少爷好!”
杨书廷笑了笑,对总管道,“我不在家中,辛苦田叔打理了。”
总管神色和蔼,忙回话,“少爷哪里话,都是我该做的。少爷不在家中时,杨二老爷派人传了话,说是要来徽州府谈生意,且杨二夫人前些日子染了病,凉州不宜养病,恐怕都要来本家叨扰一阵子。”
“嗯,二叔前些日子和我说过,大概是半个月后,麻烦田叔让人收拾几间房吧,再布置布置,待二叔他们来到,便能即刻入住了。”
“是,少爷放心,我这就去办。”
因燕青去教导新进的丫鬟小厮,杨书廷便回了书房,还没进去就看见在门口指挥小丫鬟打扫的湘莲。湘莲见是杨书廷,便笑盈盈地来行礼,“少爷,你可回来。周小姐临走前交予奴婢一封信,说是待少爷你回来亲拆。”说着递给杨书廷一封信。
杨书廷接过信,“好,下去吧,这里也不用打扫了。”
湘莲应声,带着小丫鬟轻声退下。
拆了信,只一张薄薄的笺纸,除了问安,便是言及家中已另定婚事,杨书廷心中欣慰,周家大小姐秀丽淑德,合该有个好归宿。
杨书廷放下笺纸,却发现桌案上一只莹润瓷瓶内所插花枝素雅娇嫩,他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他与燕青离家月余,何以这瓶中花枝依然盛放?想必是有人进了书房换了新鲜的花枝。
杨家书房原本是作储物藏书所用,后为杨家少爷改作处理事务之处,因为事关杨家生意,未免外人所窥,他向来是吩咐下人不用进去打扫的,平日里除了他自己会收拾一下桌案,余下的大抵交由燕青打理。
杨书廷敲了敲桌案,沉吟半晌,然后出到门外吩咐人把湘莲墨莲召到跟前,一一问过有无人进入书房,那两人说是没有,平日里也私下叮嘱丫鬟小厮莫要靠近书房。杨书廷听了也不为难她们,挥手让她们去干活,自己则转身回了书房。
掌灯时分,身穿杏色短衣与同色长裙的掌灯丫鬟提着漆灯,袅袅穿行于屋宇回廊之中,掩于昏色中的家宅渐渐影映出温暖的缃色。杨书廷从桌案后起身,刚绕过四折屏风,便看见半掩的房门外飘过杏色的裙褶,然后房外便微微亮堂起来。
杨书廷推开房门,看见一名年约十五六的丫鬟正悬挂好一盏灯,听见声响后回过头来,见是杨书廷便连忙行礼,“奴婢见过杨少爷。”
那丫鬟似乎有些紧张,大略是平日里未见过家主,她躬身垂头,梳
着双鬟的发髻上所簪的钗子顶饰梅花,精巧素雅。
杨书廷向来不重这些繁琐礼数,嗯了一声就想往外走,那丫鬟连忙让开,他走了几步回过头,问那丫鬟,“最近都是你掌书房的灯么?”
听到杨家少爷问话,她便抬起头,“回少爷,正是奴婢。”其声如莺,面容娇若春兰。
杨书廷看了她一眼,没作声便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_??)?
☆、胡风入
燕青教导完那群新丫鬟小厮,抬头便见天色晚了,遂做了云英面给杨书廷,那杨家少爷是头一回吃,不免惊奇,便问,“这面怎么是冷食呢?”
燕青含笑,“这做法是我从书里头看到的,原是前朝诗文大家郑仲贤所创,是将藕、莲、菱、芋、鸡头、荸荠、慈菇与百合相混,再配以瘦肉烂蒸,蒸后经风吹凉,于石臼中捣细,再加上糖和蜜蒸熟,然后再入臼中捣,使之完全拌匀,随后取出作一团,等冷了变硬,便可用刀切着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