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2 / 3)

+A -A

        其实声音受年龄的影响并不大,只是先生的音色中所饱含的魅力在年轻人中极其罕有,因此徐祈清才会下意识将其圈定为中年人。但这也仅仅是放空思绪时的思维发散,更多的时候,徐祈清都将这两段音频作为自己练习操作或需要灵感时的背景音,声音之外的事,他少有关注。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他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上。大的学习模式与国内高中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个适应的阶段徐祈清过得也颇为艰难。因为入学之前对设计只有业余的了解和接触,徐祈清在学习课程时,一面要应对语言的差异,一面又要接触大量的专业模式与软件操作,才能磕绊着跟上教授的思维和传授。

        作为双人宿舍中的另一位住客,穆衍主修的方向和徐祈清有系所的差别。他的语言并没有障碍,偶尔还会帮室友翻译两个课堂录音中听不懂的长句。有空的时候,穆衍则会自己跑出去有偿约拍,挣一点生活费。比起徐祈清来说,他的学业压力显然要轻松得多。

        当身边存在一个各种条件和状态都比自己强的朋友时,无外乎是两种状态,钦佩且奋进,嫉妒和怨艾,前者费力,后者劳神。徐祈清自始自终未曾学会过从别人身上找存在感,所幸他如此心性,才能与穆衍相处得如此自然轻松。

        跟不上进度就录音回来听,软件不会用就花时间恶补。没有其他捷径也无人可以分忧,大一那一年,惯于早睡早起的徐祈清已经学会适应时常的熬夜甚至通宵,除了在熬夜整理笔记或是赶工时情绪会变敏感以外,其他也并无大碍。十一点准时睡的生物钟维持了十几年,过了时间困极却不能休息,耳机里播放过无数次的声音就成了唯一一个借以排解的支撑点。

        先生的两段录音与他而言,已经远不止是降噪充当背景的作用。徐祈清小时候看过一点巴甫洛夫和他的狗,他不太清楚自己的状况是不是符合那个经典的条件反射定律,但是先生的声音为徐祈清创造了一个专注、高效、上进的背景氛围,让他在听到这个声音时,能够很快地平复心情,投入到该做的事情当中去。

        简单点说,那段声音对徐祈清而言就是美化过百倍的上课铃声。虽不知这是幸事或是不幸,但他宁可把情绪寄托在短暂无源的声音上,也不会寄希望于他人的扶持。

        在将近二十年里,成长对于徐祈清来说,一直是一个人的事。

        过渡期之后,徐祈清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他的语言天分不错,又有一位免费体贴的翻译偶尔指点,课堂录音的重放次数逐渐在稳步下降。适应了法语环境后,徐祈清在审美上的天分逐渐显露出来,加上专业学术氛围下的指点熏陶和长期以来的积累习作,第二年,他就在学院里展露了头角。

        对于徐祈清来说,大学四年中影响最为深刻的转折点,正是在大二这一年开始作用,而他那个一以贯之的习惯,也从中起到了奇妙的作用。

        大二的一门专业课,因为任课教授临时请假,一位兼攻学术与实践、在业界非常有名气的教授为他们代了两个月的课。就设计这个专业而言,同新闻或广告一样,理论的东西一旦成文拓书,就已经落后于实际。对学生来说,个人能力远比学术理论重要,而一位风格鲜明的导师所带来的影响,会比书中的条目深刻得多。

        在课堂实践的过程里,徐祈清的技术和想法引起了萨奇教授的注意。代课结束后,徐祈清仍然与他保持联络,也正是这位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并与多个巨头企业合作过的教授,引荐徐祈清参加了一个颇有分量的青年设计赛。

        徐祈清之前也或多或少地参加过一些设计或创意比赛,但都没有这次来得正式。青年设计赛归属业内分量最重的p金奖赛旗下,所以一旦在前者中取得不错成绩,也就意味着可以理所当然地得到更高级别赛事的经验。

        作品设计的过程向来高攀不上轻松一词,徐祈清放弃一切课余的闲暇,花了一个半月在这次比赛上。确立主题、草稿设想、圈定范围,单是为了找出最好的表述方式,徐祈清就写了近四十个脚本,更别提那些塞满了一个硬盘的素材和特效。

        为了让成品的画面能够更好地展现出预想的表达效果,徐祈清还自学了三个建模和编程软件。他有个大两岁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哥哥司霖,在麻省理工的建筑和城规学院读第四年的本科,因为各种专业软件的运用问题,那段时间里没少给徐祈清帮忙。司霖一开始不知道徐祈清在做什么,见徐祈清发来的信息越问越深,差点以为他受了什么刺激打算弃修转专业,还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过几回。徐祈清当时整个人埋在作品里,没分心去揣摩他哥话里的话,等到后来知道这段误会,才颇觉有些哭笑不得。

        等到最终确定的成稿和相关资料整理投递完毕,徐祈清终于结束了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的紧张状态。他不习惯熬夜,每天仍是十一点睡,两点钟左右醒一次,查看一下渲染之类工作的处理进程,处理好中间步骤之后,再去睡两个小时。这种作息对于向来自律的徐祈清来说也颇有些吃不消,截稿之后的三天小假期被他睡过去一半,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缓过来一点,陆续去处理近日堆积的其他事。

        假期第三天恰好正赶上穆衍的生日,徐祈清提前一日送完礼物,当天就等着晚上和室友出去聚一下。大二时穆衍还没有接手家族的企业,徐祈清也只知道自己这位舍友是被放出来散养的二代,其他东西并没有多问。两个人兴趣相投、志同道合,这就已经足够成为交友的理由。

        作为在全校都颇为出名的风云人物,穆衍生日那天几乎比他出去外拍工作还要忙。白天已经收过一轮同学和其他友人的信息,他也在社交网站上回应了一波。徐祈清随意翻看过几页b的留言,其中还有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告白或是邀请。同龄人的庆祝趴安排在中午,晚上是专程赶来的家里人举行的家宴,等到晚宴结束后,才是两人约好去随意逛逛的时间。

        第5章习惯过去式(三)

        冬日的墨离天寒雨多,虽然不比国内的低温,但带着潮气的寒意直钻人骨髓,同样让人难以承受。

        徐祈清穿着一件白色的长款羽绒服,垂下的帽檐上有一圈雪白的软毛,绒绒地蓬松着,衬在清俊的面容旁更显柔软。黑色的长柄伞撑出一个干燥的空间,淅沥的雨滴打在光滑紧绷的伞布上,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响。天气虽然阴冷,但他自小在川蜀长大,习惯了湿冷的寒冬,最冷的时候也是向来没有供暖,倒是对墨离的冬天产生了几分熟悉的亲切感。

        约好的地方在学校两条街外的一个咖啡店,徐祈清喜欢他们家的法式欧培拉,穆衍则更偏爱蓝莓蛋糕,这家店算是两位甜食爱好者共同看好的一处。

        徐祈清撑着伞步行走过来,他出门前时间宽裕,到达后离约好的十点钟还有近十分钟。夜色已经黑得很彻底,咖啡店坐落的地方有些偏僻,路灯昏黄的巷子里,雨打得所有东西都泛起了湿意。

        礼物在前一天晚上已经提前给过,徐祈清送的是一条羊绒的围巾,尾部有一个花体的。法国人离不了围巾,这个礼物除了保暖,在外形上也可以充当一件配饰。

        寿星今天出门时围了这条新得的礼物,所以徐祈清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咖啡店门口戴着围巾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明灭/热了怎么办 分卷阅读3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