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之行,卫昭的收获比想象中还要来得丰富。那位才名远扬的外祖父果真是名不虚传暂且不说,更重要的是,在君家真的有不少君临留下的物件,而且是和他们兄弟有关的。
比如他们出生时印的手印和脚印,还有他们抱着睡在一起时君临在旁边画的画像,画得那叫一个惟妙惟肖,卫昭和君情不由自主都想到了十年前的团团圆圆,姿势真是如出一辙。
君情的性格不像君临,反而有几分君雅的味道,对人对事态度清冷,鲜少有明显的感情外露,但是看到那些自己从未见过的画作和文字,君情难得怒了,他问君雅为何从不告诉自己这些,害得他多年来一直以为,父亲什么都没有留给他,谁知卫昭一来,他就什么都拿出来了,他们有何不同吗。
君雅笑得风轻云淡,随即很无辜地表示,这是君临的意思,这些东西是留给他们兄弟两个的,只有他们一起回到君家,他才能拿出来,至于为什么,他们只能日后去问君临。
君情甚是无语,挑了挑眉再不说话,他是很想去问君临,可他问得着吗。而且他们出生的时候,君临不过二十出头,为何就在安排这些事了,实在是有些古怪。
卫昭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他眉宇微蹙,侧目看向君雅。卫夙和君临相差十好几岁,正常来说,卫夙该是走在前头那个,可是除了卫夙,其他人还有可能告诉他们真相吗。
除非是……
君临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
他命不久矣……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交待,他笃定卫夙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向两个孩子说出真相,他不想让他们太过遗憾。
卫昭犹豫许久,最终却道:“他……他就不怕我们没有来么?”
“若是那样,我就只能把这些东西带走了。”当初决定把卫昭送回宫时,君临是犹豫过的,君雅的预言虽然听起来有点不靠谱,可要是一语成箴,似乎也挺有意思的。
卫昭和君情默然对视,眼中都有庆幸的色彩闪过。
是夜,卫昭和君雅秉烛夜谈,相谈甚欢,最后得出一个想法,他让君情回京以后告诉卫崇荣,把太子送来君家,跟着君雅读两年书。
老爷子一辈子教书育人,徒子徒孙遍布朝野,偏偏就是不肯出仕,卫昭想来想去,好容易才想出这个折衷的法子,山不来就他,他来就山便是。
君情对卫昭的安排并无异议,他想了想,低声问道:“你好像对太子很不放心?”从小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安排的师傅都是朝中大儒,甚至还想着把人送到君家求学走尸档案。
“团团日后的处境……”卫昭说着顿了顿,良久方道:“和荣儿是完全不同的,他没有退路,必须让自己做到最好才行。”落地即封太孙,卫崇荣登基即封太子,卫谦前面只有一条路。
“你在担心圆圆圈圈?”团团圆圆刚满十岁,小圈圈只有三岁,兄弟几个一向兄友弟恭、亲密无间,卫昭想的问题似乎有点太远了。
卫昭低低叹了口气,轻声道:“防患于未然,总不是什么坏事。”他没法告诉君情,他最担心的,其实是卫崇荣,尽管在眼下,他还是个宠儿子宠到没边的傻爹。
但是卫明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卫昭不可能不多想。永嘉末年,卫夙对卫明的心态有多复杂,卫昭看得清清楚楚,而在卫明小时候,卫夙疼他的程度绝不亚于卫崇荣疼爱卫谦。
还有就是卫兰的殷鉴,生在皇家,即便是同胞兄弟有些争斗也是很难避免的,不让弟弟们产生不必要的想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太子本身够强,不给其他皇子任何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