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在他面前,不必摆出一副自信的模样来自比管乐,那是给一些很烦人的家伙看的,让他们看到某后生这轻狂的样子就能闭上嘴。诸葛亮在多年的成长中深刻感受到,这种风格是多么的与人与己方便。
但这也并不代表他想去为刘表干活。毕竟常年在战乱中颠簸,终于到了可以安稳的年头,他并不想那么快再卷入天下的风雨中。或者等到了太平盛世,才是他发挥自己才能的时候。
趁年轻享受人生才是最重要的——诸葛亮很务实地认定。
刘琦带来的是一件逸闻。说刘表的座上客许汜被那个刘玄德羞辱了。当时的情况是,刘表听了大笑,刘备很不给面子地说:“陈元龙这样的人,只能在古代的士人里求了,现在的人根本比不上。”
诸葛亮听完这个故事,问:“那刘玄德呢?”
“什么?”
“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刘琦思索了一会,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那天回去之后,你父亲生气了吧?”
是的,那天刘表似乎确实心情很不好,而且没人看得出是怎么回事。刘琦之所以能感受到,纯粹是出自于本能。当你的父亲是一个习惯于权威的人,你很难不做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儿子。
“嗯,如此说来,这人……”
刘琦说着,却瞅了瞅诸葛亮的脸色,似乎有种揶揄的笑意,于是他也笑了笑转移了话题。
刘玄德这个人实在是不错,更重要的是,他作为朋友,和诸葛亮分享了某种隐秘的快意。
诸葛亮却是留了些心。刘备大小也是个名人,他早就知道这么个人存在。但以自己打小的经历来看,诸葛亮对北方的那些军阀就没什么好感,对丢了地盘流落到荆州来的就更没有了。所以,这些年来,他也从来没费心思打听刘备的事情。
而刘玄德那一番吐槽,却让他有了些兴趣。
以诸葛亮的脾气,被他归类为“没兴趣”的物种,是如此的多姿多彩。
基本是能让徐庶摇头叹气的级别。
“你打算什么时候出个山?别老在家种你的破地。”
“我种田是符合圣人教化,那种在各种主君面前摇唇鼓舌的人算什么?”诸葛亮一脸冷漠。
“所以才需要你去导正他们呀。”徐庶一脸热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