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身边伺候的人讲起这些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大公子都只是笑笑,不置一词。其实,哪里是人家配不上他,分明是他不想耽误了人家姑娘。没错,这大公子是个断袖,而且还是天生的那种,改都改不过来。
这一日,吃过早饭后,一位友人兴冲冲地抱着一副画来找他赏鉴。据说这幅画是他在一家古物店以五十两银子购得的,是多年前早已作古的白大师的真迹。
原来这大公子不但擅长诗词歌赋,在书画方面也是颇有研究。据他说,看一个作品好不好,主要看它的气。凡是书画名家,作品中都有一股“气韵”,溢于画面,而伪作则大多用笔呆板粗俗、匠气十足,无“气韵”可言。换句话说,就是人物画要观其顾盼语言,花卉果品要观其迎风带露,山水画要观其清闲幽旷,野径迂回。这样的画即使不知出自何人的手笔,亦为妙手佳作。反之,即使落款为某某名家,也定是赝品。
当下大公子接过友人的画,戴上手套,徐徐展开。只见那图画描绘的山川险峻,气势恢宏,山间屋宇,环境幽谧,山间有两人相对而坐,闲雅之气溢于绢素。
友人见他良久不语,不由得有些着急,凑上前来问道:“大公子,此画如何?是真是伪?”
“白大师的真迹于工细中寓清刚,稚拙中显功力。平中有奇,力中有行,喻文人的笔墨意味于其中。若是行笔工而板、秀而弱,就很有可能是代笔或伪作。前段时间有人拿了一副白大师的《猛虎图》来求鉴,我观那画用笔细碎,勾线工板,匠气十足,断为赝品。”
友人听到他口中吐出“赝品”二字,急得头冒大汗,忙问:“那我这幅……”
大公子重新展开画卷,边看边道:“这幅图用笔严谨,笔法工细秀雅,格调清古,当属真品。”
友人如获至宝,再三道谢,抱着新得的那副画欢天喜地地走了。
待他出门走远后,一直站在旁边伺候的小厮开口道:“公子,白大师是名家,坊间多伪作,真迹流传至今的并不多。那样一副真迹,怎的只值五十两银子?难道是捡着漏了?”
大公子摇头笑道:“非他捡漏,其实那幅画是赝品。”
小厮不可置信地睁大眼睛问:“是赝品?”
大公子点头说:“这画是今人临摹旧的,虽与真品无二,教人难以分辨,但是那印……”
小厮问:“印怎么了?”
“临摹复刻的印章多多少少都会与原印有所出入,作伪者很难在石头上完全还原所看到的字迹。白大师的真迹我见过,上面的篆文自然、流畅、清晰,印色鲜艳。但那幅图上的印,其篆字的笔法略显呆板,而且印色略暗,印框稍大,很明显是翻刻的印章。名画易仿,但这印痕却难以作伪啊。”大公子叹道。
“能把白大师的画临摹得如此神似,倒也算难得了。”
“是呀,他的画技又长进了不少……再往后,恐怕连我也辨不出真假了。”
“难道公子知道这幅假画是谁作的?”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