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怨声载道,朝廷上整日里为了这些个事情争争吵吵,建文帝一个头两个大了。
建文帝被吵得头疼。
散朝之后,御书房里,建文帝一脸戚戚然。
“皇上,您别太着急,大不了,咱们让户部再想想办法……。”方孝孺是朱元璋留下来,给皇太孙的大儒,他也是真的心疼这个年轻的帝王。
当时,他也是赞成削藩,不过却不赞成激进,可那些个年轻的人都忍不住,削藩是削了,可削大发了。一年之间,几位藩王全都听调不听宣,几位亲王,不是死了就是被囚,若是换了自己,恐怕也要造反了。
“户部说没钱,没粮,要什么没什么,还能干什么?”建文帝的火气不小,若非是方孝孺,恐怕早就爆发了。
“这世间的事情,哪能尽如人意呢?”方孝孺依然好脾气的开解建文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这些道理,建文帝都知道,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一把火,烧没了粮草,烧没了军械,烧没了军饷,这么多东西,怎么筹集?如何筹集?那么容易?
“先生,如今什么都没有,拿什么让军卒们去抵抗燕军?”建文帝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
“皇上,外物没有,但人心,还是可以一用的。”方孝孺也没少想这个事情,倒是真想出个不是主意的主意。
“请先生赐教。”建文帝对这位领命大儒还是很尊重的。
方孝孺向建文帝出主意反间燕王父子:派使臣密至北平,赐燕世子朱高炽皇上御笔亲诏,“如归朝廷,许汝为王”。
“这可行么?”建文帝有些犹豫:“朕的那位堂弟,虽然身形蠢笨,可人却是聪明知礼,百善孝为先,他能……同意吗?”
“皇上,听闻世子读书很有心得,这忠孝仁义,忠在前,孝在后,仁义之人,必定知道什么是‘大义灭亲’是何意。”方孝孺越想像越美好。
他认为,人读圣贤之书,怎能不明事理?
燕王世子既然通晓经史子集,肯定深明大义啊!
说起燕王世子,那个小胖子,建文帝还真是对他印象深刻,因为小时候胖乎乎的跟在他身后喊“哥哥”的人,只有燕王世子一个。
而同时被洪武大帝教导的孙辈里,也只有建文帝这位皇太子的儿子,和燕王的世子。
回忆是美好的,建文帝被转移了注意力,跟方孝孺说起了燕王世子,都是一些褒奖的话,方孝孺从建文帝口中的小堂弟,觉得此事十有八九能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