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8 (2 / 3)

+A -A

        石宏大从于良吉,身后抱住了他:“你还真敢夸下海口。”

        整个临盛县也没几个举人,还进士?

        “怕什么?这叫希望。”于良吉歪了歪头,俏皮无比。

        那些外来人一直在大门那里等着,到中午十一点,四个红装衙役背后插着小旗,联袂飞骑而来,那旗子便是报榜人的特殊标志,报喜讯给十八里铺。

        报榜人在民间也叫报子。

        一般有头报、再报、三报共三次。

        报子也非一人,少说也要两三个人。

        除了但向朝廷颁发的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明,还得准备彩旗,旗幌一类东西,要敲锣打鼓制造喜庆气氛,名次考得越高,排场越大。

        在明朝的时候,进士及第叫捷报,也是有要求的,以红绫为旗,金书立杆以扬之,若状元及第,则黄丝金书‘状元’立杆以扬之。

        于良吉还记得学过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哪那一篇,里头有这么一段话。‘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而现在真的报子来送捷报了,却跟他记忆中的不一样!

        除去是因为中的都是秀才,不是举人和进士外,还有热闹程度。

        原主的记忆里,是特别安静的,没办法,原主中秀才的时候,家里正好赶上父母去世。后来是嫂子,等中了举人,又是大哥去世。

        根本就没热闹起来。

        “对不住,您们这里太偏了,很多东西都倒腾不起,不过这捷报可是要给的,来!”打头的是个中年汉子,说话利落,立刻就掏出了红贴子,这是秀才的凭证,已经在官府备案了。

        十八里铺早已热闹了起来,昨天接到信消息之后,单媒婆就找人请了戏班子的乐班过来,这个时候正好吹吹打打,热热闹闹。

        “谢谢!谢谢!”老村长腰板儿挺得倍儿直“赶紧给上红包”

        八个秀才家的家长赶紧上前,一人一个大红包的挨着个儿发。

        虽然是给人家钱,可一个个高兴得红光满面,当报子的差役也高兴,这么一个村子竟然出了八个秀才,来一趟值了!

        因为报子要快马回禀上司,已经将捷报发到,所以没留饭,直接就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卷阅读258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