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3 (2 / 3)

+A -A

        “差点能差多少?南方那种地方,蚊虫那么多,水稻田里还有水蛭!吸血蚂蟥!甚至是有毒的蛇!”于良吉越说越担心!

        “那水稻田里又不是深山老林,那些东西人家提前就会收拾啦!”石宏大只能尽量安慰于良吉:“要真是那样的话,南边的人还不能种田了呢!”

        收到这封家书之后,于良吉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石宏大被翻的起了兴致,拉着他运动了半晚上,终于心满意足的抱着人睡着了。

        结果第二天于良吉醒来吃了东西就钻进了书房!

        介于孩子插秧差点烂了脚丫子,于良吉想了想,画了一个手动插秧机的图纸,华夏自古插秧用的都是秧马,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秧苗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

        一直沿用到近代,到插秧机的出现。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机械爪的前端移动时必须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插秧机在泥土上行进必须有止滑的车轮及浮行设计。

        插苗若是成片,则是从特定的秧苗箱中取出稻苗,再以机械方式种植。

        现在于良吉没有发动机,就算有发动机,他也没汽油啊!

        所以他把发动系统改成了牛拽,马匹是不行的,马在水田里是不能待时间长的,时间长了会烂蹄子。

        所以只能用水牛,江南那边会用到,插秧机若是能成功,和收割机一起,将成为农业利器!

        于兴怀到了什么地方,写信回来,说些事情,于良吉就弄一些东西出来。

        他到了江南,石宏大就将于良吉当时设计的水车驱动装置呈了上去。

        他到了西北,于良吉就弄出了各种葡萄、提子、哈密瓜等作物的各种储存方式和商业价值。

        他到了黄河,于良吉更是写了半个月的治理黄河之策!

        比起圣太祖的办法,他的更具有前瞻性,根据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经过一番考虑后,圈定四种植物,都是抗旱性很强,又容易成活的植物。

        分别是松柏树、紫花苜蓿、酸枣树和核桃!

        这四种作物不但抗旱,耐寒性极佳,而且适于在沙漠化严重、常年风沙不断、地质干旱、缺水等地生长,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前头已经有了穿越前辈的好底子打在那里,后头他这样治理黄河,不说解决百年水患,也差不多了。

        于良吉的意思是不能只考虑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吃饭问题,能迁移走的百姓当然要迁移走的好,那些实在是故土难离的人,朝廷也是不希望强制他们。

        不能种地那就饲养牲畜家禽,紫花苜蓿就有了用武之地,这东西还很肥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卷阅读473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