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1 (1 / 3)

+A -A

        早在三年前,柳公公传话,让他们上书请封世子,就是打算要用于兴怀的前兆,等到会试的时候,肯定发现了于兴怀是个人才,要不然不会将探花给了于兴怀。

        文科的状元出身平民;榜眼出身清流;而探花于兴怀就出身勋贵了。

        武科的状元出身门派;榜眼出身勋贵;而探花的那一位就出身平民了。

        皇帝很有心机,这一点,光是他挑选的文武科三鼎甲上,就能看出来了。

        “哦?不管他做什么?”皇帝没想到这俩人养孩子,竟然是成人之后就散养的架势。

        “不管了,他都十八岁了,成人了,在家的时候,我已经给他行了成人礼,取了字。”于良吉赶紧禀报一下,其实也就是在祠堂里上了香,祭了三牲。

        北地没有那么多规矩,简单的祭拜过后,于良吉就公布了,给他取的字,后来熟悉于兴怀的人,都知道了,他叔叔给他取了字的事儿。

        从那以后,聚会之类的,大家都称呼于兴怀的字以表示亲近。

        “取了什么字?”太上皇问了。

        “子安。”于良吉回答:“旺子平安。”

        平安,多么好的寓意,也代表了两个人对于兴怀的人生期盼,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望子平安。

        “不错,不错!”太上皇很高兴,但是于良吉给于兴怀起了个什么大气的名字,什么“英博”、“兴贤”之类的字,太上皇恐怕就不舒服了。

        就连皇帝也会觉得于良吉心不平,或者是心大了!

        也会对石宏大一直给他们的消息,觉得不对劲儿。

        因为石宏大一直告诉他们,于良吉没有任何野心!

        这么多年了,于良吉一直保持着一年一两个研究成果,都是对民生有用的东西,却都是农业上的发展。

        虽然名声很大,但是为人很低调,在东北十多年都不动弹,今次要不是给侄子娶媳妇儿,恐怕也不会来京城。

        又聊了一下黄河那边的治理情况,如今那些不想搬离家园的人,都种了于良吉提供的那四样物种,虽然还没见到成效,但是前景大家还是很看好的。

        说起农业方面的事情,于良吉一改刚才木纳少言的样子,侃侃而谈:“以后生产的山东大红枣,晒干之后,抠掉里头的枣核,加上干核桃!”

        这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大枣夹核桃的干果组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卷阅读481 (1 / 3)